壽寧觀殘雪
春陽漏潛筦,凜氣留深殿。
金莖向飛露,碧瓦仍鋪練。
寒光寂寞回,暖色依微變。
壺中異風景,會待花如霰。
春陽漏潛筦,凜氣留深殿。
金莖向飛露,碧瓦仍鋪練。
寒光寂寞回,暖色依微變。
壺中異風景,會待花如霰。
春日暖陽的氣息已悄悄透過節氣的管孔,可寒冷的氣息仍留在幽深的宮殿中。銅柱向著空中承接飛露,綠色的瓦片上還鋪著如白絹般的積雪。寒冷的光芒寂寞地回蕩,溫暖的色澤隱隱約約地發生著變化。這道觀中有著奇異的風景,等著那繁花如霰雪般綻放。
潛筦:指節氣的變化,古人以葭灰置于律管中,隨節氣變化而飛動,“潛筦”即指節氣悄然變換。
金莖:銅柱,漢武帝曾造銅柱以承接露水。
鋪練:像鋪著白色的絹,形容積雪。
依微:隱約、不清晰。
壺中:這里指道觀,傳說東漢費長房遇仙,仙人給他一個壺,他進入壺中,里面別有天地,后“壺中”常指代道觀。
霰:雪珠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來看,應創作于初春時節。當時詩人可能游覽壽寧觀,看到觀中殘雪未消,感受到春寒與春意的交織,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描繪了壽寧觀初春殘雪的景色,展現了季節交替時的獨特景象。其特色在于細膩地描繪景色變化,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情感表達。
朝霞美海色,閃爍如金蛇。回光照巖洞,駕我青鸞車。
百折銀河九尺帆,云濤歷盡到蓬山。霓裳廣袖飛瓊舞,錦瑟幺弦弄玉彈。嗟獨醒,醉群仙,都無一語與寒暄。書生枉獻龍泉劍,只作尋常白鐵看。
招提古黃蘗,環揖盡青山。我病未能往,子行真是閑。猿聲翠屏外,虹影碧潭間。好句聯珠璧,清新詎可攀。
方池六尺強,風吹眾芳墮。時有杜陵翁,扶藜石欄坐。
草露耕常早,雞聲曙起東。星流天過白,日出海翻紅。櫛發催牛飯,編籬放鴨籠。一區酬事分,辛苦不言功。
一溪水清石可數,千峰雨來云亂行。馬蹄踏踏秋風里,無數好詩吟未成。
金溝河上柳千條,濯濯輕陰覆畫橋。華夾御城涵曉日,波回仙沼應春潮。曾聞獻賦趨三殿,想見承云麗九霄。欲聽鈞天塵夢隔,蘇臺涼月夜寥寥。
新霜初點鬢,無復事清游。月影吳江古,松聲楚國秋。花難欲投筆,敝久一捫裘。惆悵誰家夜,西風獨倚樓。
南鎮行香揭夫子,歇馬走入計籌山。杜尊師去白石在,翻動琳瑯翰墨間。
浩蕩天門瞬息開,千秋螻蟻浪疑猜。云山幾度成滄海,造化紅塵游戲來。
我生不想圖凌煙,草衣曲肱牛背眠。早看紅日出海底,夜看素月懸中天。陰陽推蕩幾昏曉,長嘯狂歌不知老。清泉白石自愉怡,那信人間宦途好。逍遙偶爾窮外觀,之子已在青云端。廣文坐上新彈冠,蕭爽不作儒生酸。三年考績易官燭,回首西風正黃菊。白云喜動故山秋,慈湖遙映湘湖綠。君歸莫慮鐵研穿,且力古道希圣賢。我歸不用君致言,門前自有梅花田。
一從相別后,寄跡各東西。歲月身惟老,風塵眼欲迷。依山松徑窈,臨水草堂低。獨坐相思夜,凄涼月滿溪。
海上神仙館,天邊處士星。臥云歌酒德,對雨注茶經。石洞龍噓氣,松巢鶴墜翎。都將金玉句,一一寫空青。
明經夕不賤,嗟子倦游歸。只解攀鱗易,何言獻壁非。路難裝欲盡,客久鬢將稀。狗監誰相薦,成都一布衣。
虎踞龍蹯舊帝城,白云仙吏佐持平。庭閒不少歌風什,寧美張衡賦兩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