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郊二首 其一
人遠地形曠,氣收天宇高。
不辭乘興出,直恐應接勞。
送雁時揮弦,羨魚復臨濠。
君知適意樂,未悟生二毛。
人遠地形曠,氣收天宇高。
不辭乘興出,直恐應接勞。
送雁時揮弦,羨魚復臨濠。
君知適意樂,未悟生二毛。
人遠離塵世,地勢顯得格外空曠,秋氣收斂,天空顯得更加高遠。我毫不推辭地乘興出游,只擔心美景太多,應接不暇。送別大雁時我不時揮弦彈奏,又像莊子一樣臨濠羨魚。您只知道快意適意的樂趣,卻沒領悟到這已讓我生出白發。
氣收:指秋氣收斂。
不辭:不推辭。
應接勞:東晉顧愷之說會稽山水“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王獻之曰“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這里化用此典。
揮弦:彈琴。
羨魚復臨濠:典出《莊子·秋水》中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討論知魚之樂的故事。
生二毛:指頭發花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遠離塵世喧囂之時,外出郊游,被眼前的秋景所觸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平靜,詩人心境閑適,但也有對時光流逝的些許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出游時的所見所感,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情感表達。
城分二江急,樹入九峰開。地隔犍牂繞,人從楚蜀來。
吾宗桐柏君,冰采極少整。吹笙緱氏山,策轡金庭嶺。阿香侍紫清,眉壽亦秀穎。仙門定得仙,道蔭及遐永。
獨眠百感秋夜情,孤城急雨中聞更。明朝覽鏡視鬢發,不知白從何處生。
晴云麗初旭,光照城南樓。樓中有隱者,黎氏儒家流。文彩絢素質,書香樂清幽。雅性敦孝友,高懷重交游。班班春綵立,馥馥秋蘭抽。當窗揭吟翰,輝映珊瑚鉤。
四月東風漸漸和,流波細細出官河。詩人策馬紅橋過,御柳今朝絲較多。
我行窮水國,君使入京華。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臥聞海潮至,起視江月斜。借問同舟客,何時到永嘉。
一山蟠作獅身,就中笠子天光小。洞當凹處,海濤常響,法云難掃。斷溜生苔,疏風替扇,客同秋到。想有唐人住,其名曰伋,空巢結、金光草。南渡那堪重道。認摩崖、荒煙落照。當時名士,新亭淚落,旭陽天老。樹倒棲禽,鐘清喚月,依然古廟。聽酒邊人語,佛貍當死,匣中龍嘯。
帝座孤危極,何堪奪股肱。鑒亡思懇切,須磔憶風棱。辛苦從蓮勺,艱難辦葛燈。一誠泣真宰,無忝后人稱。
妙年公卿子,可人逢此君。退然數尺耳,氣節凌青云。從今奉親暇,簡策陪朝曛。應憐四杰流,勤勤但空文。
清風鳴禽竹解籜,窗下枕書還看書。老去不能知世事,向來端合愛吾廬。
階影紅遲,柳苞黃遍。纖云弄日陰晴半。重簾不卷篆香橫,小花初破春叢淺。鳳繡猶重,鴨爐長暖。屏山翠入江南遠。醉輕夢短枕閑敧,綠窗窈窕風光轉。
清娥阿母嬌,飛軿來羽野。八龍云篆章,肯向人間寫。南真苦論道,聲氣覺殊下。卻攜九華妃,共詣修仙者。
翠微寺本翠微宮,樓閣亭臺數十重。天子不來僧又死,樵夫時倒一株松。
偶因試馬小盤桓,明德門前御道寬。樓下綠楊樓上酒,年年萬國會衣冠。
上人法一朝過我,問我作詩三昧門。我聞大士入詞海,不起宴坐澄心源。禪波洞徹百淵底,法水蕩滌諸塵根。迅流速度超鬼國,到岸舍筏登昆崙。無邊草木悉妙藥,一切禽鳥皆能言。化身八萬四千臂,神通轉物如乾坤。山河大地悉自說,是身口意初不喧。世間何事在妙理,悟處不獨非風幡。群鵝轉頸感王子,佳人舞劍驚公孫。風飄素練有飛勢,雨注破屋空留痕。惜哉數子枉玄解,但令筆畫空騰騫。君看瑯琊釀泉上,醉翁妙語今猶存。向來溪壑不改色,青嶂尚屬僧家園。君行到此知此意,辨才第二文中尊。西江一口盡可吸,云夢八九何勞吞。他年一瓣爐中香,此老與有法乳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