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仁宗皇帝歌四首 其四
謳歌歸命啟,遏密罄宗堯。
陵寢略依漢,衣冠深葬橋。
空看同軌至,非復總章朝。
西望新宮柏,悲風亦后凋。
謳歌歸命啟,遏密罄宗堯。
陵寢略依漢,衣冠深葬橋。
空看同軌至,非復總章朝。
西望新宮柏,悲風亦后凋。
百姓的歌頌與天命都歸于仁宗開啟的時代,如今國喪期間停止樂舞,人們都像宗堯那樣悲痛。仁宗的陵寢大致依照漢代規制修建,衣冠被鄭重地葬于橋邊。只能空看著各地官員前來送葬,卻再也不能像過去一樣在總章殿朝拜仁宗了。向西眺望新皇陵的柏樹,那悲風中的柏樹也在最后凋零。
謳歌歸命啟:“謳歌”指百姓的歌頌,“歸命”指天命所歸,“啟”可能暗示仁宗開啟的時代。
遏密:指帝王死后停止舉樂。
罄宗堯:像宗堯那樣極度悲痛。
陵寢略依漢:陵寢的建造大致依照漢代的規制。
衣冠深葬橋:衣冠被葬于橋邊。
同軌:指各地的諸侯或官員。
總章朝:在總章殿朝拜。
新宮柏:新皇陵的柏樹。
后凋:最后凋零,取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間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仁宗駕崩后,舉國哀悼。這首詩應是在仁宗皇帝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他的悼念而作。
這首挽歌主旨是哀悼仁宗皇帝,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情感真摯。它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仁宗的敬重與懷念,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對于研究宋仁宗時期的歷史和文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古椿朝菌已忘年,貧病寧須更問天。石彈不妨隨物化,自求鸮炙自應便。
斷橋寂立聽春殘,不盡煙帆斷續看。一片蒼岑動遙思,十年異客畏驚灘。人同絕水知誰健,夢已迷津到此難。且喜重來花逆我,可能明日更闌珊。
沙苑棕毛百尺樓,天風搖曳錦絨鉤。內家宴罷無人到,面面珠簾夜不收。
萬物何總總,錯糅兩儀間。人身亦一物,于何較媸妍。古人有不朽,身后貴名傳。鴻勛勒惇史,奧學在崇編。托茲以名世,庶用垂不刊。孰知竹帛壽,不似金石堅。夙予秉微尚,外慕俱棄捐。獨持方寸心,千載明月懸。
壽篇懇著留公句,公竟投簪可奈何。林下清風應更遠,鏡中疏鬢未全皤。功成不負官曹重,身退還膺寵命多。卻把釣游尋往跡,攜竿重去弄晴波。
芙蓉花發江風香,鴛鴦雙飛入金塘。綠楊堤畔誰家女,并著蘭橈斗艷妝。玉溆煙殘初過雨,越羅衣袂淩風舉。采蓮一曲遏紅云,卻笑荷花不解語。江頭扶荔光陸離,千樹萬樹紅霞披。煙銷初褪玉肌露,雙手貽郎不自持。越來溪水還東注,那見當年浣紗處。人生行樂須及時,不用五絲延命縷。
閑齋寂無營,忘我外馳意。韋編在燕幾,芳席藹蘭氣。薿薿庭草深,沄沄澗水駛。永坐弦我詩,清風自南至。
鳳剎新從佛土標,芙蓉千尺翠岧峣。璇題玉甃中天起,法雨曇云下界飄。勢挾珠林雄禁苑,影分銀漢掛煙霄。群生福果緣慈祐,輦盡黃金此地銷。
下海撈金膽未堅,謀生唯賴薄薪牽。泥詩敲韻僻難改,守拙安恒性已然。耽句錯投歸宿處,買書誤用養家錢。山妻見慣不相怪,人笑我迂伊益憐。
干山盤曲帶諸峰,與客尋幽向此中。溪色秋同天色凈,籬花曉裛露花濃。云林泉石清深處,人物衣冠太古風。酌酒賦詩忘路遠,放船歸晚意無窮。
他鄉作客,每到春來愁如織。怕上層樓,柳暗花明處處愁。傷心春色,獨自垂簾長寂寂。多事黃鶯,百囀高枝夢不成。
君恩雖聽罷居留,官拜維師命更優。異物忽隨黃石葬,晚年終負赤松游。憑誰借箸論歸馬,無復停車問喘牛。唯有功名書信史,肯同塵土一時休。
絲串鏤文銀,高城日照鱗。擐來曾攪陣,一鏃不傷身。
紫簫吹散夜烏棲,萬戶春星隰馬蹄。玉女霓裳知有曲,春風莫到帝城西。
屈指層關百戰馀,運籌開府幾人如。寧因大漢無長策,自是中山有謗書。千帳寒聲爭伏匿,七陵佳氣擁儲胥。篝燈欲竟防邊事,怕遣霜毛一夜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