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仁宗皇帝歌四首 其一
漢恩隆四世,商歷盛三宗。
與子孫能繼,寧民戶可封。
云歸疑厭代,鼎就莫攀龍。
廟樂兼韶武,應傳盛德容。
漢恩隆四世,商歷盛三宗。
與子孫能繼,寧民戶可封。
云歸疑厭代,鼎就莫攀龍。
廟樂兼韶武,應傳盛德容。
漢朝的恩澤延續了四代,商朝的盛世歷經三宗。仁宗皇帝讓子孫能夠繼承大業,百姓安寧富足可受封賞。云朵歸去好似他厭棄塵世,鼎成之時卻無法再攀附追隨。宗廟祭祀之樂兼具《韶》《武》之美,應當傳頌他的盛德儀容。
漢恩隆四世:漢朝有四代皇帝施恩于天下,這里借指宋仁宗及其前幾代宋朝皇帝恩澤深厚。
商歷盛三宗:商朝有三位有作為的君主使國家興盛,這里類比宋仁宗時期的盛世。
寧民戶可封:百姓安寧,每戶都可受封,形容社會安定、百姓富足。
厭代:指帝王去世。
攀龍:傳說黃帝鑄鼎于荊山,鼎成后騎龍升天,后世用“攀龍”表示追隨帝王。
韶武:《韶》是舜時的樂曲,《武》是周武王時的樂曲,這里指宗廟祭祀之樂。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間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史稱“仁宗盛治”。這首詩創作于仁宗去世后,作者以詩歌表達對仁宗功績的肯定和對其離世的哀悼。
此詩主旨是贊頌仁宗皇帝的功績和品德。其特點是用典恰當,語言莊重。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仁宗的高度評價。
芳訊展春城,乍柳陰東風暗里初度。珍重付幺弦,晴絲裊吹靜一庭花絮。
香南雪北,慧心誰解吟金縷。閑愁款語。憑曲按紅牙,舞縈鈿柱。
仙云隱約蓬壺,看心字留痕,還添麝炷。記取者番游,天涯路重認粉郎眉嫵。
疏煙淡月,碧桃欲遣成嬌妒。殢人倦緒。消百幅烏絲,醉時狂杜。
南國無全臘,江天可喜晴。
山林開雪色,鳧雁與風聲。
春物催群動,年華強旅情。
無人同此酒,嘆息滯蠻荊。
軍民百萬上堤防,
堵漏填崩各有方。
悟得禹王疏浚意,
暫時學鯀也無妨。
養素遁丘壑,云松見高情。興來發長詠,瑯瑯金石聲。
十年湖海上,久聞謫仙名。翹跡不可見,懷人阻遐征。
昨聞觀光來,曳裾金陵城。館閣多故交,衣?有諸生。
矧茲粉署郎,祿養時所榮。凌云未遂愿,胡乃遽言行。
盤洲多奇勝,山水秀以明。三徑別來久,松筠晚青青。
登臨多暇時,足以娛暮齡。祖席阻同宴,贈言愧瑤英。
聳膊成山字,埋肩不出頭。
誰家麟角上,畫此一獼猴。
回途玉馬休相伴,
背角泥牛莫下鞭。
多謝乾坤垂覆載,
閑云芳草姿情眠。
明發葉榆城,瞑逗蘭津渡。超忽類飛翰,往來如織路。
仆痡馬亦黃,簪短帶復長。天高行誰問,日暮坐自傷。
鴻飛畏逢羅,虎饑正出柙。寒流泚玄冠,涼風吹白帢。
子有負俗累,予乃投荒人。暌形而比影,異習仍同塵。
晤言能幾朝,契闊還疊夕。浪跡苦難并,嘉會良易擲。
翻憶在滇海,翻思在連然。嬥歌花館醉,清梵云房眠。
丹熒耿遙夜,烏臼聒五曉。相望不可晨,咫尺限云杪。
舞影金波月浸,歌聲玉葉云留。
益州風物似揚州。卓女燒春綠酹。
瓊樹何如錦樹,繒樓卻賽迷樓。
露桃花下不知秋。正是酒悲時候。
東風清晝洗浮陰,十二闌干帝汝臨。
一代文明元有數,二儀清濁到而今。
好山苦戀閑云住,秋水生欺病眼深。
試問臥龍何日起,禹門消息是天心。
漢陽秋樹落匆匆,果否牙期此地逢。
一曲高山流水后,千年長嘆永思中。
風云際會知何似,兒女情緣訝許同。
我自無琴音不識,臺邊癡立雨迷濛。
春田卜筑喜初成,北望紅云繞帝京。
玉署文章多舊稿,青山泉石有新名。
開樽尚憶黃封醞,攲枕如聞禁漏聲。
暇日偶逢林叟說,瓊臺深處接蓬瀛。
方塘波綠杜蘅青,布谷提壺已足聽。
有客新嘗寒具罷,據梧慵復散幽經。
氣象才過一百五,且持春酒養衰年。
中林不是不禁火,其奈山櫻發欲然。
太極奚河圖,河圖非太極。矧復贅無極,哀哉何太息。
何不觀古圣,一一已默識。□湖為作圖,交擾而曲屈。
是孰知五行,五行皆妙質。不可離合論,渾渾體自一。
安得孔子生,邪說俱蕩滌。哀哉復哀哉,太息復太息。
挈杖尋君君未歸,君歸余又掩山扉。
身閒未許長看劍,露冷何須短后衣。
嘆息三良身莫贖,經營半畝事仍非。
低頭且就衡門下,靜臥西風待曉暉。
元佑黨人推司馬,
襄陽耆舊數龐公。
天門詄蕩無崖岸,
坐我光風霽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