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賢殿春燕呈諸同舍
御爐風細麝煙浮,法樂聲和酒味柔。
冠劍九重霄漢路,鶑花三月帝王州。
垂廊四合盤龍幕,當殿雙高彩鳳樓。
歸去人人夸雨露,總含歡意躍驊騮。
御爐風細麝煙浮,法樂聲和酒味柔。
冠劍九重霄漢路,鶑花三月帝王州。
垂廊四合盤龍幕,當殿雙高彩鳳樓。
歸去人人夸雨露,總含歡意躍驊騮。
宮廷香爐中微風輕輕,麝香的煙霧緩緩飄浮,法樂聲和諧悅耳,美酒滋味柔和醇厚。官員們頭戴冠冕身佩寶劍,行走在通往九重宮闕的高遠道路上,黃鶯啼鳴、百花盛開的三月,這里是帝王所在的都城。宮殿四周的回廊環繞,掛著繪有盤龍的帷幕,宮殿正前方兩座高聳的樓觀好似彩鳳。宴會結束回去后,人人都夸贊皇恩浩蕩,大家都滿懷喜悅,騎著駿馬歡快前行。
御爐:宮廷中的香爐。
麝煙:麝香燃燒時冒出的煙。
法樂:宮廷演奏的音樂。
冠劍:官員的服飾和佩劍,代指官員。
九重霄漢路:指通往宮廷的高遠道路,九重代指宮廷。
鶑花:黃鶯和鮮花。
帝王州:指都城。
盤龍幕:繪有盤龍圖案的帷幕。
彩鳳樓:形容宮殿樓觀華麗如彩鳳。
雨露:比喻皇恩。
驊騮:駿馬。
此詩創作于詩人在集賢殿參加春日宴會之時。集賢殿是唐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文人官員在此聚會。當時國家處于相對繁榮的時期,宮廷舉辦宴會,以彰顯皇家恩寵,促進官員間交流。詩人參與宴會后,寫下此詩表達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集賢殿春宴的盛況,展現皇家的威嚴與恩寵。其特點是語言華美,畫面感強。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宮廷文化和文人生活。
蕭蕭雪鬢病馀深,半倚蓬籠尚擁衾。教子揮金酬國手,抱孫低語調鄉音。恐驚舊日回明鏡,喜是今朝捧御簪。重覓斑衣補春酒,長箋題遍鶴飛吟。
仙母蟠龍隱玉臺,合歡羅帶下床開。深房內閣無人到,怎么春風驀地來。
李廣不得志,屏居藍田間。大荒久塵埃,猿臂日閒閒,高秋偶會獵,白額藏草菅。咆哮應弦倒,單車負以還。烹之侑斗酒,鞟也何斑斑。卒史北平來,為言兵入關。天子思飛將,趣裝出南山。此時灞陵尉,已醒多愁顏。
日射巖扉曉霧開,杖藜拄石破蒼苔。一雙蛺蝶隨人去,知是香林洞里來。
夕軒疏雨罷,物物為秋驚。病葉先風落,寒蟬趁候鳴。西飛愁燕急,左界恨河傾。借問三江客,鱸魚底有情。歲事催人事,榮心伴客心。鸞驂收畫扇,螳臂感瑤琴。夕露繁將滴,朝云薄亦陰。金貂寓直省,潘興轉難任。
仰極攄忠藎,臨民薄賦徭。我來君已逝,凄切夜蛩號。
畫簾黃幄幕前扉,俠陛渾如后殿儀。只自起居更履后,卻陪二府立多時。
歸咎古名家,指鹿當為馬。馬鹿何須有定名,多事由人者。愚智共荒丘,臺榭余殘瓦。如此江山萬古存,吊古何為也。
巫峽江陵一水分,猿聲兩岸夜成群。遙知月下孤臣淚,才過三聲不忍聞。
玉繩隱高樹,斜漢耿層臺。離堂華燭盡,別幌清琴哀。翻潮尚知恨,客思眇難裁。山川不可盡,況乃故人杯。
洞遠煙林僻,山深石徑微。夕陽歌互答,還共月明歸。
杏花桃萼領春風,一片朝霞照眼紅。卻憶小山叢桂長,年年空自笑山翁。
作計胸懷早,為生去住頻。固違陰嶺雪,不盡洞庭春。巧作斜行字,催歸去國人。知時如有信,決起亦相親。
海味沙螺美,河豚好在秋。白憐蠔粉嫩,黃愛蟹膏流。魚買多論斗,禾儲少滿篝。今年西潦苦,沙坦半無收。
蘄產名天下,含飔別樣青。中郎如一見,應不數柯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