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師魯
眾人生死如塵泥,一賢廢死千載悲。
漢初董生不大用,厥政自此慚隆姬。
至今董生沒雖久,語者為漢常嗟欷。
尹公素志任天下,眾亦共望齊皋伊。
文章氣節蓋當世,尚在功德如豪牦。
安知蔓草蔽原野,雪霰先折青松枝。
百身可贖世豈惜,訃告四至人猶疑。
悲公尚至千載后,況復悲者同其時。
非公生平舊相識,跽向北極陳斯詩。
眾人生死如塵泥,一賢廢死千載悲。
漢初董生不大用,厥政自此慚隆姬。
至今董生沒雖久,語者為漢常嗟欷。
尹公素志任天下,眾亦共望齊皋伊。
文章氣節蓋當世,尚在功德如豪牦。
安知蔓草蔽原野,雪霰先折青松枝。
百身可贖世豈惜,訃告四至人猶疑。
悲公尚至千載后,況復悲者同其時。
非公生平舊相識,跽向北極陳斯詩。
眾人的生死如同塵泥般微不足道,一位賢才的離世卻讓千年都為之悲嘆。漢朝初期董仲舒未被重用,漢朝的政治從此就愧對興盛的周朝。到如今董仲舒雖然離世已久,談論他的人還常為漢朝嘆息。尹公向來立志以天下為己任,眾人也都期望他能與皋陶、伊尹齊名。他的文章和氣節冠絕當世,可功德卻像毫毛一樣難以彰顯。誰能料到蔓草遮蔽了原野,冰雪卻先折斷了青松之枝。即便用百條生命來贖回他,世人也不會吝惜,訃告傳來,人們還心存懷疑。為他悲痛的情緒能延續到千年之后,更何況是與他同時代的人。我并非他生平的舊相識,只能向著北方恭敬地獻上這首詩。
董生:指董仲舒,西漢思想家、政治家,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未被充分重用。
厥政:其政,指漢朝的政治。
隆姬:興盛的周朝,姬是周朝國姓。
皋伊:皋陶和伊尹,皋陶是舜帝時期的賢臣,伊尹是商朝開國元勛。
蔓草:雜草,比喻奸邪小人。
雪霰:冰雪,比喻惡劣的環境。
跽:長跪,恭敬的姿勢。
北極:北方,尹師魯去世之地。
尹師魯即尹洙,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史學家,與歐陽修等交往密切。他一生剛直敢言,因政治斗爭被貶官,最終抑郁而死。作者聽聞其死訊后,有感于賢才的不幸遭遇,創作此詩表達哀悼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尹師魯的離世,批判賢才不遇的社會現象。其特點是情感深沉,借古喻今。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賢才命運的關注和對政治環境的不滿。
可怪皇華使,相逢九日過。地偏秋雁少,天迥莫云多。北渚青簾舫,南山白玉珂。未能同一醉,離別思如何。
蘇門形勝地,往歲憶經過。書院青山近,仙潭赤鯉多。月中攀古樹,雪里并游珂。六載重攜手,清尊柰爾何。
萬里晨昏奉百齡,迷津舸艦亦趨庭。
淇園綠竹今青筍,鄴水朱華舊紫荊。
臨別贈言慚短引,遙吟逸興盻長亭。
襜帷暫駐龍光射,日下長安馳彩星。
君到居庸北,應憐一雁回。沙平疑地盡,山豁訝天開。落日重關閉,秋風萬馬來。勉旃從此役,莫上望鄉臺。
兩出居庸塞,憐君常苦辛。風沙隨去馬,雨雪滯行人。地闊軍民少,天寒部落貧。須知柔遠意,率土盡王臣。
心通無地更詢他,隔院風生乍染魔。
垂手舞因輕帶鳥,扶頭醉且厭堆螺。
微涼羽扇頻搖曳,半睡仙裾自沓拖。
安得千尋看月落,憑將澹遠問東坡。
連山何迢迢,迢迢夕陽外。
我行曾幾時,虛舟入青靄。
崖傾斷車箱,廟古陰松檜。
遙見靈旗翻,微風響清籟。
川光與天容,上下如衣帶。
累累白石明,窅窅浮云晦。
日夕故鄉心,山川渺吳會。
吏冗文移紙作堆,
誰能亭榭靜中開。
直須事外關門坐,
莫放人從門外來。
指按金徽星斗寒,
試聽一曲話悲歡。
妙音怕入時人耳,
攜入白云深處彈。
看蛺蝶,栩栩過鄰墻。
報道春蘭花正發,丹心應似素心香。
寫照擬清湘。
燕坐群魔伏,君心自晏然。
神仙真可學,道術豈無緣。
健比凌云鶴,清同飲露蟬。
后天應不老,何必羨彭年。
郁郁庭松影,樓頭明月懸。
漸離東壁角,已到北堂前。
冷逼蟲聲急,寒驚雁陣連。
疏星垂露里,一片有情天。
指囷贈麥尋常事,卜式輸邊惠在民。
旱潦田園完賦早,春秋祠墓鞠躬親。
平原肝膽誰知我,洛社須眉已古人!
不待蓋棺方論定,一生言行合書紳。
妙攝化權,使不辱命。
鶴唳東皋,云歸乳嶺。
拄杖子,黑粼皴,困臥壁根,聲前喚醒。
舞蹈清風兩腋生,安閑又入蘿窗定。
賓主歷然,頭正尾正。
風掃沈陰萬象開,斷云扶月出陽臺。
萬人拭目看天眼,蟆蝕何曾蝕得來。
大化周流不暫停,從來息處見其生。
冰輪萬古長如此,本體何曾有晦明。
功業由來出偶然,
晉師豈必勝苻堅。
謝公更欲收民望,
故筑新城坐自全。
練影橫江日上初,風帆一霎入南徐。
東來萬馬潮方急,西去千峰畫不如。
估客檣橈紛聚蟻,梵王宮殿半凌虛。
登高懷遠情何極,六代江山一筍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