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戚郎中
一心清淡本如秋,何必錙銖較兩州。
身向宦名雖黽勉,性于人事豈雕鎪。
但思簿領忙時俗,便覺溪山靜處優。
荔子滿盤寧易得,與誰頻宴嶺邊樓。
一心清淡本如秋,何必錙銖較兩州。
身向宦名雖黽勉,性于人事豈雕鎪。
但思簿領忙時俗,便覺溪山靜處優。
荔子滿盤寧易得,與誰頻宴嶺邊樓。
您心懷淡泊,本就如秋一般高潔,何必在兩州的事務上斤斤計較呢。您在官場雖然勤勉努力,但本性上又怎會去刻意雕琢逢迎人事。只要一想到處理公文忙碌于世俗事務,就覺得溪邊山間寧靜之處更加優越。滿盤的荔枝哪里是輕易能得到的,又能和誰頻繁地在嶺邊樓上宴飲呢。
清淡:指心性淡泊。
錙銖:古代很小的重量單位,比喻微小的數量,這里指斤斤計較。
黽勉:努力,勉力。
雕鎪:雕琢,這里指刻意逢迎。
簿領:指官府的文書、檔案。
荔子:即荔枝。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在古代官場環境下,詩人看到友人在官場勤勉,有感于友人的品性以及官場的繁雜而創作。詩人可能自身也有對官場俗務的感慨,借此詩表達對淡泊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友人的淡泊心性,表達對官場俗務的不滿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當時可能反映了部分文人對官場的態度和對自然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時代代表性。
江浦買鱸秋正美,山亭聞鶴夜尤清。送君此去因懷古,海水東來意未平。
才說宜休夢也清,杖藜今見幾人行。昔年丁卯橋邊事,別是乾坤一段情。
慷慨辭家事北游,黃沙萬里使人愁。市中擊筑悲歌日,為覓荊卿舊酒樓。
袖手對君增白業,照溪嗟我減朱顏。遙知歲晚歸心急,不為江南臥看山。
楊彪不著鹿皮冠,元亮還書甲子年。此去亂離何日定,向來名節幾人全。中原消息蒼茫外,故里山河涕淚邊。六國帝秦天暫醉,魯連休死海東壖。
此地蛟龍伏,中原蛇豕多。借君白羽扇,萬馬飲黃河。
幾年詞客鳳城游,薊北河山共倚樓。清夜桂樽聊對月,明朝蓬鬢又驚秋。風飄玉笛凄初斷,天轉銀河倒欲流。遙憶故園砧杵動,梧桐一葉起人愁。
朱閣綺疏瓊作戶,明月照人秋獨苦。桂花吹冷眠不成,誰家高樓弦管聲?倚樓空望別離處,唯有清光自來去。月圓正好缺復催,人生見月能幾回。
借云帆。載西歐奇卉,花鏡倩誰芟。煙葉分蒲,露條抽蕙,水仙裁與青衫。記妝罷、紅絨輕唾,灑芳塵、蓮瓣轉重三。點額宮黃,湔裙宮紫,蝶翅層銜。長想榛苓天外,恍蛾眉中酒,彼美朝酣。寂寂南華,蘧蘧北夢,漆園微旨同參。漫孤負、丁香年少,小緋衣,曾斗石家憨。待到春回空谷,還傍龍巖。
正好聽君蘇武慢,傾壺共坐白鷗沙。十年戎馬猶塞路,三月歸舟催到家。江燕與人同是客,野桃成子亂飛花。使回多寄平安字,要看張顛醉墨斜。
蕭灑稽山道,風流賀季真。相思不相見,愁殺謫仙人。
混元南岳初開,瑞云透出昆侖表。星移電轉,陰升陽降,紅光縹渺。鶴舞鸞翔,看烏龜共,赤龍蟠繞。盡鴻蒙一氣,烹成造化,神仙道,片時了。云散十方三島,洞天深、月明風裊。此時占得,長生門戶,遐齡體調。吟詠從佗,海移山變,石枯松老。伴煙霞獨向,非非境外,恨知音少。
轉枕移書就晚風,晴窗云掩樹重重。如何客里無詩得,日聽鳴蟬夜聽蛩。
庭綠初圓結蔭濃。香溝收拾舊梢紅。池塘少歇鳴蛙雨,簾幕輕回舞燕風。春又老,笑誰同。澹煙斜日小樓東。相思一曲臨風笛,吹過云山第幾重。
平生百態不掛眼,倚杖看云慵解包。湘水叢林多古格,何妨一缽穩安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