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廳誦書偶成
主人調鼎手,千里刃迎虛。
暗使民如堵,能容吏似樗。
莓苔眠杻械,燕雀聽詩書。
刀筆慚無補,身為白蠹魚。
主人調鼎手,千里刃迎虛。
暗使民如堵,能容吏似樗。
莓苔眠杻械,燕雀聽詩書。
刀筆慚無補,身為白蠹魚。
主人是治國良才,處理政務如利刃破物般輕松。暗中使百姓秩序井然,能寬容無能的官吏。刑具閑置在長滿莓苔之處,燕雀都能靜聽詩書誦讀。我慚愧于舞文弄墨卻無補于事,自己就像一只白蠹魚。
調鼎手:指治理國家的能手,“調鼎”本意為烹飪食物,后喻治理國家。
刃迎虛:出自“游刃有余”,形容做事輕松利落。
如堵:形容人多擁擠,這里指百姓秩序良好。
樗:一種無用的樹,比喻無能的人。
杻械:刑具。
刀筆:指文書工作。
白蠹魚:蛀蝕書籍的蟲子,比喻只知啃書本而無用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治理有序的狀態。詩人在都廳誦書時有感而發,可能是看到主人出色的治理成果,對比自身的無所建樹,從而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主人的治理才能,同時表達自己的自謙。其突出特點是善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社會景象和人物心境。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能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人心態。
翠屏屹立聳嵚崟,不受纖塵半點侵。絕頂去天惟尺五,蒼生深系仰韓心。
十日云封石榻閒,偶然飛出又飛還。送師便擬依師住,想看梅花欲滿山。
朱弦有遺音,瑯然動清泛。自喜若弗勝,入耳何沨沨。君子道吾常,哤俗多雜儳。但念賞人稀,不知聽者厭。
夢魂短短春宵殘,喈喈雞語催征鞍。東方彷佛淡煙曉,柳露細拂征衫寒。僮仆前行指予路,那個長亭經某處。離情莽莽不分明,黯澹孤村半煙樹。
結綺臨春草一丘,尚殘宮井戒千秋。奢淫自是前王恥,不到龍沈亦可羞。
白玉誰簪碧玉頭,遍山清雪浩難收。漫將精力開花艷,結子為吾足貯油。
易遇雙文玉,難逢一笑言。所嗟人似月,千里共黃昏。酌酒依金谷,題詩擬兔園。深歡不能別,翻覺重銷魂。
天上金雞放赦時,未央前殿定朝儀。不知此老緣何事,猶向山中采紫芝。
幕府秋來事更多,夜深猶自擬諸窠。平安號火新來急,虜騎連宵已渡河。點盡官軍點到民,三千新遣殿司兵。流移更講關防策,預結強丁戍列營。哨馬紛紛一水間,渡頭分戍要防奸。可憐生計漁舟者,官給旗牌禁往還。元帥謙謙盡下情,麟堂垂晚更延賓。遇風盡是同舟客,肯把秦人視越人。明朝玉帳過江邊,騎卒行營一日先。出得公庭天向夜,通宵又散起家錢。
太極元君翠翮車,萬魔奔走聽神符。九龍縱步齊驤首,時見空中吐火珠。
水冷樓邊鏡,燈明鑒底星。同愁舊處自重行。遙問伊人千里共斯情。
早聞長策動楓宸,十載郎官謫命新。家遠漫為秦嶺客,恩深不作播州人。一身且向閑時病,萬事還從定后真。蕭索郡齋山樹里,坐看黃葉漸回春。
忽然金氣撼山林,響應天機捷似砧。隨處西風能觸物,當空明月獨知音。乍涼不寐偏盈耳,靜夜長鳴雜鼓琴。應是蓐收嫌寂寞,做成商調答清吟。
維舟南浦。臨流不渡。踏破城南蔬圃。故人直是不相忘,把酒看、沙頭鷗鷺。青云得路。蘭臺烏府。早晚新承恩露。輕車切莫便乘風,先報與、山翁知取。
五花驄馬錦云堆,踣鐵蹄高識駿材。倦眼奚官休睡去,天閑好與共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