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珍挽詞二首 其二
從軍王粲筆,記禮后蒼篇。
謾有殘書在,能令好事傳。
??來悲四月,鶴去遂千年。
試想長橋路,昏昏隴隧煙。
從軍王粲筆,記禮后蒼篇。
謾有殘書在,能令好事傳。
??來悲四月,鶴去遂千年。
試想長橋路,昏昏隴隧煙。
你有王粲從軍時的如椽文筆,也熟知后蒼記載禮儀的篇章。可惜徒然留存著殘舊書籍,只能讓喜好此事的人傳頌。賈誼四月里因??鳥飛來而悲傷,你如仙鶴離去已過千年。想象著長橋邊的道路,只見那昏暗的墓道中煙霧彌漫。
王粲: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有《從軍詩》等作品,此處以王粲比丁元珍,贊其有文才。
后蒼:西漢經學家,傳《禮》學,此處指丁元珍熟悉禮儀學問。
??來悲四月:賈誼任長沙王太傅時,有??鳥(貓頭鷹)飛入其舍,他以為是不祥之兆,作《??鳥賦》,這里借指丁元珍的不幸。
鶴去遂千年:用駕鶴西歸的典故,指人去世。
隴隧:墓道。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丁元珍是詩人友人,詩人聽聞其去世的消息后,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下此挽詞,以表達對友人的哀悼。
這首挽詞高度贊揚了丁元珍的才華,通過用典和寫景,抒發了對友人離世的悲嘆。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真摯的情感表達。
昔余種樹時,意使蔽庭日。
蔭成繞檐戶,乃覺似居室。
隨時各含花,無心復結實。
夜涼壁上影,靜共人抱膝。
雖辭晝閒日,永礙初上月。
人事寧可兼,此得彼亦失。
窅然發深心,陰陰亂蟲唧。
幽蘭出佳谷,托根岐路傍。路傍多風雨,侵凌良獨當。榛荊雜菅茅,紛紛遙相望。白日萬里遠,腐草流螢光。
感此忽求懷,冰炭入我腸。千古曠達人,去住貴能忘。松菊有良侶,諒茲非故鄉。安得垂天翼,附之東南翔。
駕言登高丘,憑南望天涯。彷佛北堂樹,秾郁時敷披。心恍神與俱,長跪畢我私。初言定省違,次言苦路岐。三言近起居,四言長相思。五言母慈重,未能報男兒。
滔滔殊不已,涕泗交相垂。浮云自南來,雙日忽如遺。茫茫千里外,想仰徒噫嘻。日夕山下歸,露草青離離。
曉鏡當窗花照影。燕子飛來醉簾影。憑高一望渺長空,孤鴻影。疏林影。天外輕帆樓外影。
自掬清流憐瘦影。遠黛遙山爭翠影。平分一半與池塘,梧桐影。芭蕉影。倒掛垂楊新月影。
婺星元只傍三臺,壽母華筵向此開。
笙奏紫鸞千里至,書傳青雀五云來。
汝南月旦鄉人重,洛下風煙使者回。
會見漢宮師事禮,東征誰似大家才。
交舊年來寖作疏,兩翁頻肯問林居。
兒時已誦天臺賦,老去思傳秘府書。
可使鸞凰棲枳棘,未應騏驥伏鹽車。
時平自是功名晚,莫嘆江湖歲月除。
翩翩野鶴無歸處,
五岳云煙腳底生。
飛落江南人不識,
春潮猶打石頭城。
登眺林皋霽,蕭森霜露馀。
一從遭斥逐,深喜近樵漁。
蘆雪人家岸,槐煙野衲居。
置身圖畫里,隨步得相于。
道義時推重,功名志泊如。肯荒元亮徑,堅臥孔明廬。樂事千鐘酒,生涯萬卷書。騎箕天上去,斜月照寒墟。
耄歲顏偏好,清談眼倍明。一經雖取效,五鼎未終榮。柏隴承先志,蘭陔慘故情。西風吹淚眼,愁聽薤歌聲。
淺碧婁江水,蘼蕪被兩涯。平生到曾未,此日看成悲。悵望云龍會,淹留絮酒期。中岡知近遠,煙樹郁參差。
憶昔曹園別,公西我自東。竟成千載恨,猶幸一尊同。往事鴻飛外,浮生蝶夢中。有懷知莫問,梁月穗帷空。
多暇推南省,公來日糾紛。執經辭斷斷,尊主意勤勤。鹽鼎虛黃閣,飆車已白云。向來庭左辨,列柏想猶聞。
進退關憂樂,哀榮具始終。策名龍首重,節惠奉常公。桃徑春陰遍,槐庭晚色濃。濮園初議在,天下想遺忠。
杪秋公出季冬還,晝夜馳驅鞍馬間。
喜脫風塵依鳳闕,欣瞻日月近龍顏。
朝參名忝金閨籍,拜舞身聯玉筍班。
俯仰自慚無寸補,但歌天保祝南山。
楓葉本非花,質殊桃李杏。
風霜為假合,渲染綴春景。
隨榮亦隨落,策策墮荒梗。
可憐幾葉紅,猶弄夕陽影。
譬若老逢掖,忽啖紅綾餅。
晚景誠獨佳,歲月亦垂盡。
何如松柏姿,蒼翠自冬嶺。
淺水池塘蓮葉香,
紅塵道路柳陰長。
黃梅雨裛欄干濕,
翠柏風吹襟袖涼。
陰沉天氣連翩醉,
摘索花枝料峭寒。
深信因果奉大乘,
但發無上菩提意。
以此功德回愿生,
生已當住歡喜地。
窮巖颯颯生回風,角鷹乃據高堂中。
側睛下視幾萬丈,殺氣所透天為空。
眼前狐貍伏蒿蓬,我無快劍搜其蒙。
玉爪金眸亦坐視,嗟爾奇才空自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