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景樓
自來京口足清游,天下聞名只此樓。
山結人愁成北固,江和客淚向東流。
痕留很石傳千古,望斷中原知幾州。
有景雖多非可樂,明朝準擬渡瓜洲。
自來京口足清游,天下聞名只此樓。
山結人愁成北固,江和客淚向東流。
痕留很石傳千古,望斷中原知幾州。
有景雖多非可樂,明朝準擬渡瓜洲。
自來京口就有很多清幽的游覽之地,天下聞名的只有這座多景樓。山巒仿佛凝結著人們的哀愁成為北固山,江水混合著旅客的淚水向東流去。很石上的痕跡流傳千古,極目遠眺中原,不知如今還剩幾州在大宋手中。這里景色雖多卻并非能讓人快樂,明天打算渡過瓜洲。
京口:今江蘇鎮江。
北固:北固山,在鎮江北,下臨長江。
很石:相傳孫權曾坐其上與劉備共商抗曹大計。
瓜洲:在今江蘇邗江南長江邊,與鎮江隔江相望。
此詩創作于南宋時期,當時中原地區被北方政權占領,國家處于分裂狀態。詩人登上多景樓,看到眼前的江山,聯想到國家的命運,感慨萬千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對中原淪陷的悲痛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將情感與景物緊密結合。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南宋時期文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憂慮。
爾虎從何來,據住三叉口。昨日啖東家豬,今日噬西家狗。山中百獸不敢鳴,白楊黃竹陰風生。鄰家少年憑意氣,彎弓掛箭尋山行。夜深月黑候虎出,明朝荒草馀白骨。
客舍青青柳色新,濕云如夢雨如塵。經年抱疾誰來問,萍梗何年是住身。
徒閉蓬門坐,頻經石火遷。唯聞人作鬼,不見鶴成仙。念此那堪說,隨緣須自憐。回瞻郊郭外,古墓犁為田。
圭竇先知曉,盆池別見天。
道場山下見荒阡,欲吊吟魂一愴然。寂寂梨花寒食雨,蕭蕭蒿草夕陽煙。空林夜靜聞猿嘯,斷碣年深借鹿眠。若把梅亭比苕水,千秋黃土總堪憐。
濺玉飛瓊出洞來,巧穿渠石自縈回。春來耐好浮花片,為進君王萬壽杯。
小住情天。移談講樹,別有因緣。香絮吹晴,柔條罥雨,一樣棲禪。幾回立馬風前。憶往事青衫少年。鸚鵡樓臺,鴛鴦池館,春影長圓。
馀芳卷地還春去,誰送洛花供眼青。沉香亭北真一夢,今見宗支亦典刑。
二高多道氣,乘夜訪幽棲。瑤草元無種,青蓮不染泥。鶴閒丹鼎外,月在法云西。相送還成笑,分明過虎溪。
三玄三要沈埋久,正令重煩振此宗。陷虎機關須毒手,活人眼目貴藏鋒。真誠莫負叢林志,大愿當追佛祖風。覆頂把茅休取相,同安曾著老黃龍。
靜看從衡士,番成買賣兒。禁中驚戰鼓,城上出降旗。魏操非無漢,唐淵不有隋。從茲更革后,寧復太平期。
驃騎極豪侈,后房多艷姬。可憐張凈琬,不識半酣時。
帝系三宗上,麟經一統尊。火盤承正據,虎落入雄吞。窮蹴南交獸,奔騰北海鯤。不教擒一索,遺恨付皇孫。
春風纈芳林,虛堂翳脩竹。茍愜靜者心,寧慚世人目。昔予懷此游,悠悠幾更宿。豈期聯輿來,沉醉臥茲曲。高歌嘆往蹤,遐眺覽前躅。主人古司徒,雅興薄裴陸。但能永今夕,何憂乏?醁。
萬鐘鼎食不到我,正自不必西山餓。飯山云氣如炊煙,三餐而返腸果然。臨川丞相有素愿,何處獨無魚羹飯。勸君飯客先飯窮,往往乞丐皆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