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蓮曲
小姨學采蓮,兩腕白于雪。花色妬緗裙,瓣瓣紅如血。
西鄰小姑亦采蓮,隔岸徒聞語笑喧。從來不相識,相呼好并船。
停橈花下勤把手,他年何處投箕帚。苦樂參差不可言,此日花開得來否。
難割藕絲腸,怕逢游冶郎。歸去風吹小簟涼,時聞花外香。
小姨學采蓮,兩腕白于雪。花色妬緗裙,瓣瓣紅如血。
西鄰小姑亦采蓮,隔岸徒聞語笑喧。從來不相識,相呼好并船。
停橈花下勤把手,他年何處投箕帚。苦樂參差不可言,此日花開得來否。
難割藕絲腸,怕逢游冶郎。歸去風吹小簟涼,時聞花外香。
小姨學著去采蓮,她的兩腕比雪還要潔白。蓮花的顏色似乎嫉妒她的淺黃色裙子,花瓣瓣紅得像血一樣。西鄰的小姑也在采蓮,隔著岸只聽到她笑語喧嘩。兩人從來沒見過面,相互招呼著把船并在一起。停下船槳在花下熱情地握手,想著將來不知會嫁到何處。苦樂不同難以言說,今天花開的時候能有這樣的相聚嗎?藕絲難斷就像愁腸,又怕遇到輕薄的浪蕩公子。回去時風吹著小竹席帶來涼意,不時能聞到花外傳來的香氣。
緗裙:淺黃色的裙子。
橈:船槳。
投箕帚:指女子出嫁。
游冶郎:指浪蕩公子。
簟:竹席。
這首詩可能創作于古代江南水鄉采蓮的時節。在當時,采蓮是一種常見的勞動活動,年輕女子們在采蓮過程中會有許多交流和情感體驗。詩人或許是看到了這樣的場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采蓮為背景,展現了采蓮女的生活片段。主旨圍繞采蓮女的青春情感和對未來的思考。其特點是語言清新,情感細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經典大作,但生動反映了當時的生活風貌。
神飄骨竦影悠揚,獨撚吟須惱醉腸。霜月慰人于冷寞,溪梅挑我以清香。
誰使張元負漢多。單于臺下即明駝。每依南斗望如何。昨夜東風樓咫尺,陪陵諸將劍摩挲。真聞銅狄一春歌。
我聞度朔山,蟠桃何郁郁。千歲才一花,結子復何日。食之云不死,敷腴反枯質。跨鶴凌九天,將共五龍匹。諒非廣成子,欲待安可必。
積學今成老,遺榮不待年。歸心彭蠡外,客思薊門前。孤棹隨飛鳥,長河合暮蟬。知幾誠可尚,忽別獨悽然。
種稻南谷口,兇歲囷倉虛。晚值老農語,出口三嘻吁。幸有高亢田,種麥給群需。有麥且免憂,無麥將焉如。昔謂崖谷底,其俗異黃農。浪跡城府歸,卻愛淳樸風。獵夫不射雁,云與兄弟同。羽毛豈知道,天理諒無終。
栗子二三個。這芋頭的端六個。分付清閑唯兩個。尋思個。甘甜味,怎生個。五臟明明個。又六腑、不差些個。更有金丹此一個。十二個。請翁婆,會則個。
已是浮云身世,更馀一缽生涯。是處青山可老,何妨乘興為家。
華夏無雙士,存亡鎮此州。未涓龐德恨,已中呂公謀。古徑松陰合,雄刀殺氣收。我來增感慨,日暮更遲留。
云斂荊門近,江平峴首低。
垂老閒游出瘴鄉,居停仍喜近山房。昔年圖畫蟲生卷,故主園林燕在梁。眼底更誰為舊雨,鬢邊無處不新霜。感君猶有山河意,追念先人拜影堂。
一舸放此老,泛泛江湖游。寄跡真浮梗,何心問撞舟。路通顏氏瀨,詩入米家流。有子橫舟在,白頭高臥丘。
余家有一宅,其宅無正主。地生一寸草,水垂一滴露。火燒六個賊,風吹黑云雨。子細尋本人,布裹真珠爾。
歲暮長安送客還,驛亭疏柳不堪攀。星軺欲發仍呼酒,春草相期一解顏。陌上清霜迎劍舄,笛中明月動關山。海門凍合三吳舫,此日馮唐鬢易班。
居高貴能下,值險在自持。此石或可轉,此報終不移。
羽觴隨曲水,佳氣溢雙清。真賢瑞世,恰與真圣日同生。出侍紅云一朵,出按皇華六轡,特地福吾閩。底是長生箓,八郡詠歌聲。奏天子,傾義廩,濟饑民。南州指使,青州公案一般仁。卻恐紫泥有詔,社稷重臣事業,非晚覲巖宸。來歲這般節,宣勸玉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