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十校理得洛字
相公倦臺鼎,分正新邑洛。
才子富文華,校讎天祿閣。
壽觴佳節過,歸騎春衫薄。
鳥哢正交加,楊花共紛泊。
親交誰不羨,去去翔寥廓。
相公倦臺鼎,分正新邑洛。
才子富文華,校讎天祿閣。
壽觴佳節過,歸騎春衫薄。
鳥哢正交加,楊花共紛泊。
親交誰不羨,去去翔寥廓。
宰相厭倦了朝堂高位,到新的城邑洛陽任職。鄭十才子富有文采,在天祿閣校勘書籍。在佳節中舉杯祝壽后,你騎著馬歸去,春衫單薄。鳥兒啼鳴聲交織,楊花一同飄落紛飛。親朋好友誰不羨慕你,你此去定能在廣闊天地自由翱翔。
臺鼎:指三公之位,這里指宰相之位。
分正:到地方任職。
校讎(chóu):校勘書籍。
天祿閣:漢代宮中藏書之處。
哢(lòng):鳥鳴聲。
紛泊:紛飛飄落。
寥廓:廣闊的天空。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知宰相到洛陽任職,鄭十校理也有相應行程。當時可能處于相對和平、文化繁榮時期,詩人與友人交好,在送別時寫下此詩。
此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友人的才華和美好前程。特點是將送別與春景結合,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當時送別詩的常見風格。
春風試手先梅蕊。頩姿冷艷明沙水。不受眾芳知。端須月與期。
清香閑自遠。先向釵頭見。雪后燕瑤池。人間第一枝。
愁憂平日漫紛紛,淺俗何能補上聞。
欲乞一舟江海去,聽君功業上青云。
倒囷虛廩出珠璣,萬事從容指是非。
世有賈生人未識,漫聞流涕欲沾衣。
寶殿淩霄錦繡中
倚闌南望楚天空
思鄉淚滿傷春目
鴻雁飛飛路不窮
黃冠天地一身輕,白首關河萬里行。
蓮社詩題晉處士,漢家名重魯諸生。
園林麥飯懸雙淚,故國銅駝痛二京。
為問江東幾遺老,梨洲真不負初盟。
白雪詩盈卷,笑微軀、未堪眾嫭,幾從嚴譴。公也纓冠驂欲解,知己感恩雙泫。身已似、三眠殘繭。洛下重來劉夢得,問種桃、道士花深淺。陪劍履,兩肩展。
丹心皎皎風雷顯。佐天家、醴資麴蘗,醫需和扁。社稷臣元推汲黯,過眼白衣蒼犬。清禮數今宵都免。龍馬精神方健在,補宗彝、藻火垂虞典。歌進酒,燭頻剪。
觸熱長征去,
勞勞暑氣侵。
蜂窩民舍偪,
鼠穴賊巢深。
張傘愁炎景,
揮戈激壯心。
簡書催就道,
無暇憩松陰。
杯酒縱橫江漢間,豪情逸興寄湖山。荷香透送青云路,天上人間總一般。
十年蠖屈不求名,磊落襟懷自在行。秋月春風塵事了,怡然一笑上瑤京。
十里兼旬信不通,
每看金阜想高風。
已知憚暑難迎客,
不敢將詩更惱公。
郎提密網截江圍,妾把長桿守釣磯。滿載舫魚都換酒,輕煙細雨又空歸。
蓼香月白醒時稀,潮去潮來自不知。除卻醉眠無一事,東西南北任風吹。
大石逆波波驟驚,驚波撲石石能鳴。銳石劍鋒平石砥,矗石壁立圓石罌。陂陀石作斜下坂,脊露石如高建瓴。波來那論容與否,一氣激宕無休停。
前波方逆后波退,后波又擁前波行。高波直越矮波過,立波乃壓橫波生。奪罅疾如箭脫筈,散溜紛若檐懸繩。沖突迅具奔馬勢,洄渦圓轉旋螺形。
銀濤密濺飛雨射,赭岸怒走晴雷轟。初疑九天落欬唾,齊迸十萬珠璣瑩。又疑千年不化雪,颶風回舞來滄溟。鐵駑不退組練白,冰花倒噴魚龍腥。
自我入山即傍海,斜陽萬里波濤晴。去時曾立磯頭望,島嶼遙接帆檣輕。回時才入湖海底,喧豗即異前番聽。此夕正當月之望,圓靈如鏡東南明。再向磯頭立縹緲,耳目眩亂身疑傾。
我想子丑開辟會,山腳尚有山尖橫。自從洪水盡歸海,澒洞乃與峰巒平。名山豈甘沒波底,頭角各欲分崢嶸。天吳海若不相下,故以搏擊成紛爭。
金波瀲滟那得渡,幾回惆悵移鼉更。仙人空說釣龍去,水底時有龍吟聲。
相見今宵亦偶然
高樓同待月明圓
重云不散虛空影
深夜人歸大海煙
兔嶺邯云外,羊祠楚甸中。
鄉心堪夜雨,旅病苦秋風。
湖橘垂丹實,江蕉卷綠叢。
幽姿不可見,倚樹獨書空。
夜來甘露降金吾,
曉御含元列仗俱。
幕下執兵看隱約,
樹邊流汗費枝梧。
才宣詔旨隨班入,
已決罘罳下殿趨。
投鼠可憐忘忌器,
爾曹安得有良圖。
孤墳三尺草離離
異代風流是我師
欲薦溪毛嗟日落
晚霞紅上蔡邕碑
中宮在天半,
其上乃吾家。
紛紛鸞鳳舞,
往往芝朮華。
揮手謝世人,
聳身入云霞。
公暇詠天海,
我非世人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