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齊山人居
自說住居年,山靈夙有緣。
看經醫病鶴,祭土鑿新泉。
食相過饑歲,眠蓑度雪天。
所言非釋老,難與世人傳。
自說住居年,山靈夙有緣。
看經醫病鶴,祭土鑿新泉。
食相過饑歲,眠蓑度雪天。
所言非釋老,難與世人傳。
他自己說在此居住多年,與山中神靈早就有緣分。他一邊看經一邊醫治生病的鶴,祭祀土地神后開鑿出新的泉水。靠著微薄食物熬過荒年,披著蓑衣度過下雪天。他所說的并非佛道之理,難以向世人傳講。
山靈:指山中神靈。
夙:早。
經:佛教經典。
祭土:祭祀土地神。
釋老:指佛教和道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詩人可能在游歷過程中拜訪了齊山的一位隱士,被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些紛擾,而齊山人的生活與之形成鮮明對比。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齊山人居士與眾不同的生活和思想。其特點是通過生活細節塑造人物形象。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生動體現了古代文人對隱士生活的關注和向往。
天馬徠,翼飛龍。蹄削玉,耳垂筒。碧月懸雙頰,明星貫兩瞳。文皇將士盡羆虎,復有龍駒助神武。流矢當胸戰不休,汗溝血點桃花雨。壩上摧鋒第一功,策勛何必減元戎。君不見虎士標形麟閣里,龍駒亦入畫圖中。
衡山衡宇信君佳,佇看云開任騁懷。今古幾人留正氣,儒冠同整拜姜齋。
節去東籬花漸衰,紛紛蜂蝶不須疑。蕭條更有馀香在,不比梁園二月時。
長恐心期愧古人,半生曾未拜車塵。獨憐身世枯蓬草,零落秋風不見春。
城居頗幽寂,曲巷轉成村。愁對三春雨,同過五柳門。花前供野賞,酒后發清言。握手欲歸去,徒銷離別魂。
我常被酒玉山堂,風物于人引興長。銀絲莼薦野鴨炙,金粟瓜取西楊莊。山頭云氣或成虎,溪上仙人多訝羊。何處行春《柘枝》鼓,閬州《竹枝》歌女郎。
千騎東方皂蓋從,云間才望舊人龍。金銀佛寺游三竺,鹽鐵官衙寄萬松。送客湖頭青嶂遠,懷人天際碧云重。桃花樹樹長堤上,憶醉精藍靜夜鐘。
隔縣經秋汝面難,好音為郡舅心寬。三河雁起沙先暮,四海陽回雪尚寒。萊竹召棠他日事,石渠金馬向來官。公馀定有尋幽興,莫惜新篇寄我看。
識人人識己,騰口自相譽。譽至毀亦隨,憂患安能去。龐公不入城,孔明拜床下。識士不欲多,乃是知人者。
慷慨看雙劍,凄涼獨老翁。不嫌天地窄,殊覺路途窮。茅屋荒山雨,麻衣曠野風。人情只如此,何必問英雄?
疲薾懸知進步難,十年學道得鯢桓。晉家謀國三為眾,蒙叟巢林一已安。獨上高丘時縱眺,偶攜稚子亦成歡。愿公早為蒼生起,林下還沾圣澤寬。
華筵俄嘆逝波窮。換骨神方上藥通。下苑經過勞想像,楚歌重疊怨蘭叢。賈生年少虛垂淚,趙后身輕欲倚風。獨坐遺芳成故事,至今云雨暗丹楓。
東園邀客共殘春,一角亭陰隔煖塵。坐到人聲歸寂寂,竹寒波碧始為鄰。
環兒宴罷沈香下,困奇東風綠樹陰。可是醉頭扶不起,低垂芳臉謾沈吟。
我與蒙倛相類,君似季咸而非。老子曾傳口訣,道人勿泄天機。希夷所見良是,麻衣之說未然。幾人能急流退,這漢即平地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