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十二年加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十一首 皇帝奉太上皇帝冊寶授太傅。太上皇后冊寶同。
我尊我親,承天之祉。
壽名兼美,家國咸喜。
公傅秉禮,寶冊有煒。
惟千萬祀,令聞不已。
我尊我親,承天之祉。
壽名兼美,家國咸喜。
公傅秉禮,寶冊有煒。
惟千萬祀,令聞不已。
我尊崇我的雙親,承受著上天的福祉。長壽與美名兼具,國家和家族都很歡喜。三公太傅秉持禮儀,寶冊光彩奪目。愿千秋萬代,美好的名聲永不停息。
尊:尊崇。
親:雙親。
祉:福祉。
公傅:三公太傅,古代官職。
煒:光彩鮮明的樣子。
令聞:美好的名聲。
淳熙十二年(1185年),朝廷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加上尊號。在古代,尊號的加封是重要的禮儀活動,此詩應是為這一莊重場合而作,以表達對皇室尊長的尊崇和對國家的美好期許。
這首詩主旨是在尊號加封儀式上表達對太上皇和太上皇后的敬意及對國家的祝福。其特點是語言莊重、情感正統。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地位,但反映了當時的禮儀文化和宮廷活動。
桃竹書筒綺繡文,良工巧妙稱絕群。靈心圓映三江月,彩質疊成五色云。中藏寶訣峨眉去,千里提攜長憶君。
昆山雖婉變,卻似魯家丘。故作廬峰勢,青天瀑布流。
亂山環合水侵門,身在淮南盡處村。五畝漸成終老計,九重新埽舊巢痕。豈惟見慣沙鷗熟,已覺來多釣石溫。長與東風約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疏疏過雨濕長廊,微倦拋書欲坐忘。暮色平林深爾許,卻留高柳染斜陽。
封開玉籠雞冠濕,葉襯金盤鶴頂鮮。想得佳人微啟齒,翠釵先取一雙懸。
微霰疏飄,驕云輕簇,短檠黯淡籠紗。冷禁蘭帳,清曉忽飛花。已是平蕪步闊,那堪更、折竹如蓑。憑欄處,關心一葉,歸興渺無涯。為瑞,已多少,適從狼子,來自龍沙。賴吾皇神武,薄海為家。盡掃腥風殺氣,依然放、紅日光華。回頭看,山蹊水塢,縞帶不隨車。
君子勵苦節,恒在造次間。造次茍不念,履霜成冰堅。邪蒿豈不美,惡木豈不繁。雖勞亦不息,雖饑亦不餐。顧此夙尚乖,濁涇溷清瀾。勝母里不入,朝歌邑還轅。往哲有明戒,君子防未然。
白馬將軍慣渡遼,笑提金勒掃氛囂。五千劍客當前隊,盡款名王入漢朝。
從他節序又迎新,衲被蒙頭總不聞。清曉偶然臺上立,幾多人錯認觀云。
我非淳于狂,君勿怖燭滅。時能啜少醴,誰為穆生設。明窗坐弈棋,聊以寄怡悅。勝固無所爭,敗亦何足雪。
東園映葉梅如豆。西園撲地花鋪繡。春水曉來深。日華嬌漾金。帶煙穿徑竹。步入飛虹曲。何處早鶯啼。曲橋西復西。
青山繞驛客重來,十里羸驂首重回。今古李陵悲絕處,夕陽野牧下荒臺。
江月初圓,正新春夜永,燈市行樂。芙蕖萬朵,向晚為誰開卻。層樓畫閣。盡卷上、東風簾幕。羅綺擁,歡聲和氣,驚破柳梢梅萼。綽約。暗塵浮動,正魚龍曼衍,戲車交作。高牙影里,緩控玉羈金絡。鉛華間錯。更一部、笙歌圍著。香散處,厭厭醉聽,南樓畫角。
竹外清溪溪外峰,誰搴薜荔采芙蓉。所思渺渺隔何許,我欲從之騎九龍。
清溪照眉發,棹舉揚清波。何當結茅屋,時與神仙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