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十一首 中書令、侍中奉冊寶詣殿下用《正安》。
宗郊斯成,交舉典冊。
汝輔汝弼,威儀是力。
陳于廣庭,迨此上日。
巍巍煌煌,烏臯在昔。
宗郊斯成,交舉典冊。
汝輔汝弼,威儀是力。
陳于廣庭,迨此上日。
巍巍煌煌,烏臯在昔。
宗廟郊祀已經完成,一起舉行冊封典禮。你們這些輔佐之臣,盡力維護著禮儀的威嚴。將冊寶陳列在寬廣的庭院,到了這吉祥的日子。場面盛大輝煌,往昔烏臯的典禮也是如此。
宗郊:宗廟和郊祀,古代重要祭祀活動。
典冊:冊封尊號的冊書等。
汝輔汝弼:指輔佐的大臣們。
威儀:禮儀的容貌和舉止。
迨:到。
上日:好日子、吉日。
烏臯:傳說中上古部落名,這里可能借指古代類似的盛大典禮。
乾道七年(1171 年),南宋朝廷為太上皇帝(宋高宗趙構)和太上皇后(吳氏)上尊號。在古代,上尊號是重要的政治和禮儀活動,此詩便是為這一儀式而作,以彰顯儀式的莊重和對皇室的尊崇。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和贊美為太上皇帝、太上皇后上尊號的典禮。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儀式感強。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地位,但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禮儀文化。
不要三乘要祖宗,
三乘不要與君同。
君今欲會通宗旨,
后夜猿啼在亂峰。
堤上行人歌,
堤水自秋色。
如何甘棠思,
不保五畝宅。
早起飯黃犢,落花春水渾。
雨中青箬笠,溪上白云村。
食力古莘野,全生今鹿門。
不知城府外,何處有桃源。
平疇雨潤曉煙籠,漠漠輕陰護玉驄。
驛柳尚依孤艇綠,霜楓初染半林紅。
臨川飲馬波紋細,破屋炊薪暖意融。
指點前溪通略彴,此間風景似南中。
蓮社風流久不聞,芒鞋踏破嶺頭云。
看山他日曾留約,病酒于今且絕葷。
塵海琴樽傷寂寞,禪房花木苾清芬。
我來別有談空處,欲借泉靈洗俗氛。
行將下澤游鄉里,何待長沙策冶安。
忠愛無非臣子分,公孤原是圣賢官。
從知管晏程功小,誰識共和協力難。
四海蒼生望霖雨,豈惟推解活單寒。
府縣嫌吾舊黨人,鄉鄰畏我昔黃門。
終年閉戶已三歲,九日無人共一樽。
白酒近令沽野店,黃花旋遣折籬根。
老妻也說無生話,獨酌油然對子孫。
華燈能得幾時新,
明日當為芻狗陳。
我識令君敦厚意,
不能奉己厲吾民。
投老文章遇已知,
感公書我到難詩。
銀鉤玉紐徒稱妙,
大庾嶺南無此碑。
秋露泠泠,秋風細細。秋蟲切切如私語。有人不寐倚秋燈,銀屏疏影秋如水。
秋入秋腸,愁生愁際。秋聲聽徹無情緒。開簾獨自看秋星,秋河隱隱微波起。
院落沈沈花影新,
猶馀丹桂憶前陳。
窗中一樣玲瓏月,
不照當時并坐人。
繚墻千堵氣雄深,小構亭亭出數尋。
刈穫一空云水白,闌干注目見遙岑。
玉秀蘭芬好弟昆,時來挾冊視田園。
囷場古木千章合,彷佛秦人避世村。
半鉤淡月,又照見、玉階人影。記楚佩輕捐,吳箋遙遞,天際芳音佇冷。鈿暈羅衫如煙薄,怎禁得、相如秋病。除燕子再來,嬌棠全放,始堪臨鏡。
尋省。當時別酒,蘭襟猶凝。甚葉上題詩,花間擪笛,離夢從頭喚醒。妻鏡新書,哥瓷淡荈,消領晚春光景。又卻是,深夜簾櫳下了,睡鳧煙靜。
遺像蕭然江上祠,清流終古照須眉。
楓林落月飛元鶴,石棧天梯叫子規。
薄宦生涯存縹帙,佳兒名望重金閨。
千秋論定鑾坡筆,不愧當年讀史時。
珍殽惟錯遠持將,賴有詩情合得嘗。
明月擘蚶分瓦礱,晴霞浴鱟露珠房。
鲗烏鱭白螺開靨,蚷紫蝦紅鰾挾腸。
雁斷閩山歸未得,把杯猶憶少年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