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太師公相生辰詩十首 其七
偃伯靈臺滌翳昏,太平有象更何言。
百神禋祀承天貺,萬里調元識定尊。
復見漢儀難并舉,請觀周樂足同論。
秉鈞當軸誠知體,坐使先生道滿門。
偃伯靈臺滌翳昏,太平有象更何言。
百神禋祀承天貺,萬里調元識定尊。
復見漢儀難并舉,請觀周樂足同論。
秉鈞當軸誠知體,坐使先生道滿門。
停止戰爭,靈臺掃除了昏暗陰霾,太平景象已現無需多言。各種祭祀活動承接上天的恩賜,在萬里疆域調理元氣能識得尊長的安定之功。又看到漢朝的禮儀難以與之相提并論,請觀賞周朝的禮樂也足以一同評說。您執掌大權確實深知大體,能讓先生您的道德學問滿門流芳。
偃伯:停止戰爭。
靈臺:古時帝王觀察天文星象、妖祥災異的建筑。
翳昏:昏暗陰霾。
百神禋祀:對各種神靈的祭祀。
天貺:上天的恩賜。
調元:調理元氣,比喻治理國家。
定尊:尊長,這里指太師公相。
漢儀:漢朝的禮儀制度。
周樂:周朝的禮樂。
秉鈞當軸:執掌大權。
知體:深知大體。
此詩可能創作于太師公相生辰之際,當時國家處于相對和平穩定的時期。詩人為表達對太師公相的祝賀與贊美而創作此詩,展現其治理國家的功績和對國家禮儀文化的重視。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太師公相治理國家的功績和道德學問。其特點是語言典雅,用典豐富,營造出太平祥和的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賢能官員的贊頌。
朝朝感霜露,昔昔夢鄉關。何以慰親念,空悲行路難。東城三百里,南雁一封書。整待今晨發,秋風吹弊廬。失身紅塵里,世路轉愁深。不汲寒泉井,何由清我心。朝露涂野草,顏色暫輝光。不知秋節去,朝露變為霜。操弧力不任,彈琴知者稀。白駒空谷里,吾道此焉依。
若道尋春被雨催,如何隨處兩三杯。晚晴曉雨如翻手,有底虧儂不好來。
大駕留西內,茲辰祀典揚。龍衣遵質樸,馬酒薦馨香。望祭園林邈,追崇廟祏光。艱難思創業,萬葉祚無疆。
山崦樓臺花樹枝,杜陵韋曲恣遨嬉。畫圖省識春風面,應是開元未亂時。
王程豈計路遠近,山色自與帆相迎。想得皇華歸使日,日邊遙拜五云明。
風日佳元日,乾坤自此春。蒸空云氣濕,照水柳芽新。笑語聊供客,杯盤少對人。能寬垂老意,花鳥不無神。
共駕扁舟去,相傳遠客歸。江云低度影,山月凈流輝。且傍鷗群宿,應憐蟢子飛。金盤瀉瑤露,取醉敵霜威。
旌旗海上似云屯,大將登壇國士恩。白馬只今成過隙,千秋匹練曳吳門。
鸞鏡前過見發眉,星星已是染霜衰。鏡中之我何真實,鏡外之人卻是誰。
鏤玉雕瓊饤饾中,杯行到手莫辭空。詩仙比作西湖藕,俎豆蘋蘩入國風。
壺榼招邀過一丘,憑將君酌反相酬。未須棋局長消夏,祇畏詩篇早賦秋。對酒方知朋與好,感時獨許醉忘憂。卻慚東老雖貧樂,齋璧猶勞眾擘榴。
十年滄海寄萍蹤,迢遞鄉山思萬重。鳥外明河秋一葉,天涯涼月夜千峰。心知久別魂應斷,生事中年夢亦慵。無限相思何處著,越山仙島樹蒙茸。
列宿郎官位,嚴霜御史威。銓衡須有見,負乘乃無譏。經術存公正,刑章折是非。地天交始泰,全欲慎先機。
孤山十載飲湖光,更入江西鷗鷺行。官舍一生常近水,前身應是水仙王。
觀君于勢利,如帚掃絲窠。閱世云翻雨,持心濟貫河。端居冠必整,閒賦硯頻磨。我豈無新作,何堪對雅歌。鬢須全是雪,政坐癖于詩。老不謀丹穴,貧猶泥墨池。今年逢旅卦,何日賦歸辭。得句求君訣,時容詣講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