祫饗回升樓 其一
饗于宗祧,維圣之孝。
驂騰素虬,還歸自廟。
端闈百常,聳環七校。
萬邦傾瞻,天若覆燾。
饗于宗祧,維圣之孝。
驂騰素虬,還歸自廟。
端闈百常,聳環七校。
萬邦傾瞻,天若覆燾。
在宗廟中舉行祫饗之禮,這是圣上彰顯孝道的表現。圣上如同駕馭著白色虬龍,從宗廟返回。宮殿的正門高聳,周圍環繞著眾多禁軍。天下萬邦都敬仰瞻望,如同受到上天的庇佑。
祫饗:古代天子諸侯所舉行的集合遠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廟的大合祭。
宗祧:宗廟。
驂:駕馭。素虬:白色的虬龍,這里可能借指皇帝的車駕。
端闈:宮殿的正門。百常:形容很高。
七校:泛指禁軍。
覆燾:覆蓋,庇佑。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祫饗是古代重要的祭祀禮儀,通常由皇帝主持,此詩可能創作于皇帝舉行祫饗之禮后,當時社會重視祭祀活動,以彰顯孝道和維護統治秩序。詩人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此詩來歌頌皇帝的祭祀行為。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美皇帝舉行祫饗之禮的孝道行為,突出皇家祭祀的隆重威嚴。其特點是語言莊重、意境宏大。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的祭祀文化和對皇權的尊崇。
彈琴夜和鳴皋鶴,持缽朝降度海龍。
玉椀尊欒大,安車禮八公。黃巾來涿鹿,胡騎下盧龍。東市無鼌錯,湯陰少侍中。公卿誰折檻,盤水有三忠。
不見桃花芳滿林,載途風雨悵秋深。猶聞雞犬疑真假,便訪溪山認古今。耕織本來難自給,干戈焉往不相尋。貽謀欲怪秦先世,避亂曾無戡亂心。
畫中曾見曲中聞,不是傷情即斷魂。北客南來心未穩,數聲相應過前村。
濯足復濯足,還以洗我心。浩歌滄浪吟,千古有馀音。
大隱風流世未孤,少微星色臥江湖。園荒漢上甘攜甕,室僦于陵但辟纑。廿載避人呼漫叟,一書遺子號潛夫。天池鳳羽行看近,日聽鸞章下帝都。
此亭會清景,登眺適襟靈。煙瀨鳴瑤佩,云峰疊翠屏。漁樵分杳靄,鷗鷺上青冥。□□□□□,□□□□□。
久聞北寺最清幽,因看花田遂一游。近國好山半煙雨,參天喬木幾春秋。香凝永晝添談柄,風送長松爽茗甌。此境今才逢我輩,不留詩去鶴猿羞。
剡渚推冰紙,并州剪水刀。輕明新雅制,麗巧極纖毫。不讓琉璃貴,渾疑錦繡韜。皺紋縈細縠,疊縷引長繰。花草形相錯,鹓鸞勢欲翱。騰光宜秉炬,透色賤涂膏。愛著詩聯綴,嫌逢騎驛騷。香風翻玉帶,華月涌云濤。良夕娛佳賞,元臣念小勞。都人應共樂,歌舞送春醪。
吾自無心無事間,此心祇有水云關。攜釣竹,混塵寰,喧靜都來離又閑。
皇文既舉,慶禮告虔。肇自宮闈,格于幅員。子稱母壽,母謂子賢。陟降在茲,隆名際天。
東坡詠鼠須,山谷歌猩猩。微物豈足道,斯文頗關情。片言斧鉞凜,一字華袞榮。化工運方寸,亦自芒端生。寄語管城子,所托甚非輕。
刻玉雕瓊費盡工,待看佳實綠陰中。早推花作群芳首,誰道梨為百果宗。
平野北連鐘阜遠,大江東抱石城流。
檐下山光砌下苔,人間重遇眼重開。舊林諸子休移誚,已許孤云作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