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帝 其一○
白煒方肅,合宮孔碩。
琥以象象,神惟饗德。
升配有序,虔恭無斁。
降福穰穰,永安邦國。
白煒方肅,合宮孔碩。
琥以象象,神惟饗德。
升配有序,虔恭無斁。
降福穰穰,永安邦國。
西方白色之神肅穆降臨,祭祀的合宮十分宏大。用虎形玉琥象征其形象,神靈只享用有德者的祭品。祖先升配祭祀有條不紊,人們虔誠恭敬永不厭倦。神靈降下眾多福澤,讓國家永遠安寧。
白煒:代表西方白色之神。
方肅:指西方之神肅穆。
合宮:古代祭天、祭地及祭祖先的宮殿。
孔碩:非常宏大。
琥:虎形的玉,古代祭祀西方之神的禮器。
象象:前一個“象”為動詞,象征;后一個“象”指神靈形象。
饗德:享用有德者的祭品。
升配:指祖先升配祭祀。
虔恭:虔誠恭敬。
無斁(yì):不厭倦。
穰穰:眾多的樣子。
此詩為祭祀西方白帝的樂章。在古代,祭祀是國家重要的禮儀活動,人們通過祭祀天地、神靈和祖先,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首詩創作于特定的祭祀場合,體現了當時人們對神靈的信仰和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這首詩主旨是祭祀西方之神,祈求福佑國家。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儀式感強。它反映了古代祭祀文化,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特定時期祭祀詩歌的風格。
風雨欺人后,枝頭已自疏。鳥啼因散去,花落是驚馀。沖雨知何許,流聲已瞥如。不應紅顫雨,猶似暗沾裾。青子疑彈雀,紅桃借網魚。開元宮更遠,王母寄誰書。
掩冉寶髻微偏。凄涼斷瑟橫前。挽春春已去。送君江上路。淚沾襟袖濕,露華鮮。離別數,恩情薄,重攜纖手是何年。香羅幕。秋千索。終日垂。愁時更忍相窺。佇立河橋北。笛里關山曲。折楊柳,記雙眉。青螺色。空拋擲。如今描取付伊誰。
百鳥不來春又暄,憑欄溢目水如天。無心還似今宵月,照見三千及大千。
凍云垂地雪紛飛,日暮天寒雁已歸。猶有江頭問津者,不知此去欲何依。
誰能草檄愈頭風,有酒時時共一中。莫把丹青羨蘇武,且將玄白玩揚雄。將軍事在龍荒北,客子心馳馬首東。休笑晉朝人物少,猶知口不道和戎。
江南花草盡愁根,惹得吳娃笑語頻。獨有傷心驢背客,暮煙疏雨過閶門。碧海云峰百萬重,中原何處托孤蹤?春泥細雨吳趨地,又聽寒山夜半鐘。月華如水浸瑤階,環佩聲聲擾夢懷。記得吳王宮里事,春風一夜百花開。姑蘇臺畔夕陽斜,寶馬金鞍翡翠車。一自美人和淚去,河山終古是天涯。萬戶千門盡劫灰,吳姬含笑踏青來。今日已無天下色,莫牽麋鹿上蘇臺!水驛山城盡可哀,夢中衰草鳳凰臺。春色總憐歌舞地,萬花繚亂為誰開。萬樹垂楊任好風,斑騅西向水田東。莫道碧桃花獨艷,淀山湖外夕陽紅。平原落日馬蕭蕭,剩有山僧賦大招。最是令人凄絕處,垂虹亭畔柳波橋。碧城煙樹小彤樓,楊柳東風系客舟。故國已隨春日盡,鷓鴣聲急使人愁!白水青山未盡思,人間天上兩霏微。輕風細雨紅泥寺,不見僧歸見燕歸。年華風柳共飄蕭,灑醒天涯問六朝。猛憶玉人明月下,悄無人處學吹簫。
鰻井由來歲月深,泓澄一鏡絕塵侵。要觀變化神功妙,會見翻為旱歲霖。
清沚雙鸂鶒,前年海上雛。今年戀洲嶼,思若在江湖。欲起搖荷蓋,閑飛濺水珠。不能常泛泛,惟作逐波鳧。
放一線道,曲為今時。性地未明,須憑指注。
春盡遼陽無信來,花奩鸞鏡滿塵埃。黃鶯恰恰驚人夢,欲到郎邊卻么回。
一二三四五,梅雨炎蒸暑。碓觜也生花,道芽知幾許。古佛與露柱交參,貓兒咬殺犯罪虎。
深院無人簾幕垂,漫裁白纻作春衣。停針忽憶當年事,羞見梁間燕子飛。
諸天花雨隔紅塵,絕島飄流一病身。多少不平懷里事,未應辛苦作詞人。公子才華迥絕塵,海天寥闊寄閑身。春來夢到三山未?手摘紅櫻拜美人。舊游如夢劫前塵,寂寞南洲負此身。多謝素書珍重意,恰儂憔悴不如人!
五日天中候,南風物阜時。三邊寬大詔,億載太平期。
病起云山草木秋,浮華世事謾悠悠。從來萬法不為侶,何以韶陽六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