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三年發皇后冊寶十三首 其一三
天監有周,是生太任。
亦有太姒,嗣其徽音。
孰如兩宮,慈愛相承。
思齊之盛,復見于今。
天監有周,是生太任。
亦有太姒,嗣其徽音。
孰如兩宮,慈愛相承。
思齊之盛,復見于今。
上天眷顧周朝,誕生了太任。又有太姒,繼承了她的美譽。誰能比得上兩宮太后,慈愛相互傳承。像《思齊》篇中那樣的盛德,如今又重現了。
天監:上天的監視、眷顧。
太任:周文王之母。
太姒:周文王之妻。
徽音:美譽。
兩宮:指皇太后和皇后。
思齊:《詩經·大雅》篇名,贊美文王之母太任、文王之妻太姒的美德。
淳熙三年為南宋孝宗趙昚在位時期,此詩為冊立皇后儀式上所用。當時南宋政權相對穩定,舉行冊立皇后的儀式是重要的宮廷活動,以彰顯皇家威嚴與秩序,詩人借此表達對兩宮太后的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兩宮太后的慈愛與賢德傳承。其特點是用典恰當,語言莊重。在文學史上雖無突出地位,但反映了當時宮廷儀式文化。
溪上千峰樹羽旄,溪灘漱玉夜聲豪。霜前鼓角凌風迥,月下樓臺隔水高。北苑九重傳貢茗,東陽千日醉仙醪。人間歲月棋邊換,歸住山中學種桃。
春力不夏勝,夏力不春淩。薦夏于天后,與春遂同升。馀此一日位,授受何繩繩。得序悠然退,自奉反無憑。所立將為嗣,責卸非其稱。相彼朱明質,宣嚴日以承。遂使氤氳澤,轉見解阜能。成茲作訛職,而得東南朋。長物者夏功,于春本無矜。得人者春德,于夏亦無增。平開任讓局,不第水火乘。時情懷知己,真如有待興。邁往雖沖赫,炎光不遽蒸。竭代終何見,乍從永晝徵。長羸效厥司,南薰日騰騰。始信轉候力,俄遣驚時膺。錯行視茲節,感變獲其恒。
行止因人定,倉皇為計非。出門雖異路,貧賤自相依。雨濕秋衣薄,風吹病骨微。昨宵曾宿別,鄉夢亦同歸。
梧桐葉老,臥枕侵晨聽細掃。短夢清幽,可恨回頭憶不留。欣然鳥語,夢里虧懷差可補。若許生翎,長作枝間化外民。
江南十月如春暉,不知北土霜霰霏。攬嶼亭前橙薦酒,瑤□嶺上汗沾衣。
姓字登科病已纏,忽聞長逝益增憐。恩榮才制新袍笏,志業空遺舊簡編。丹旐西風秋色里,白楊孤冢暮云邊。為言堂上休悲戚,恐逐修文在九泉。
上宮春色自何年,阿閣神房幾洞天。囊里定攜三秀草,懷中曾擬四愁篇。射牛漢跡今猶在,系馬吳門似杳然。七十二家論祀典,還朝可奏圣人前。
衡之山,郁蒼蒼。我有佳人,在山之陽。木難為佩兮云錦為裳,愛而不見兮我心憂傷。安得為鹍鵬,凌風置君傍。衡之山,郁蒼蒼。衡之江,清且漪。我有佳人,在江之湄。朝餐菭蘠兮夕饌江蘺,欲往從之兮我馬虺隤。安得為琴高,沿波與君隨。衡之江,清且漪。
工笛嗚嗚天宇間,曉來閑理釣魚闌。濃霜渡水凋荷蓋,甜雨侵宵長蔗竿。到眼物情皆代謝,閉門人事自清寒。此生倘向溪山老,莫問溪山舊長官。
已無可賞景,唯存賞景人。如蟻擁巢穴,如魚生介鱗。山水自清淑,人氣濁無倫。披昌向丘壑,蝗過誰能存。伐木唯一斧,種木嗟公孫。孰謂蕕之毒,十年不敗薰。
二十年前同虎榜,八千里外客殊鄉。匆匆又說明朝別,離恨長江有許長。
只道春來不見痕,風邀雨勒未忺人。暄云淑日消多少,花柳匆匆了卻春。
少傅優游綠野春,郎君連步上青云。螭坳簪筆瞻天近,戎幕依蓮惜雁分。慶歷朝廷方偃武,瑯琊子弟并能文。中軍況有詩書帥,橫槊風流未足云。
謾道龍蛇起陸,笑看雞犬能仙。多少江湖奇事,等閑風雨驚眠。
隔岸桃花紅未半。枝頭已有蜂兒亂。惆悵武陵人不管。清夢斷。亭亭佇立春宵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