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
荊山已去華山來,
日出潼關四扇開。
刺史莫辭迎候遠,
相公親破蔡州回。
荊山已去華山來,
日出潼關四扇開。
刺史莫辭迎候遠,
相公親破蔡州回。
荊山已經越過,華山迎面而來,紅日東升,潼關的四扇關門大開。刺史大人莫要嫌迎候路途遙遠,宰相親自破了蔡州勝利歸來。
次:途中暫駐。潼關:在今陜西省潼關縣北。張十二閣老使君:指張賈,時任華州刺史。閣老,唐時對中書舍人中年資深久者的敬稱。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荊山:在今河南靈寶縣閿鄉南。華山:在今陜西華陰縣。
四扇開:言潼關形勢險要,有四門。
刺史:指華州刺史張賈。
相公:指宰相裴度。蔡州:唐時屬河南道,州治在今河南汝南縣。當時淮西節度使吳元濟據蔡州叛亂,裴度督師討平之。
此詩創作于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 年)。當時宰相裴度督師討平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叛亂,詩人隨裴度出征,在返回途中經過潼關時,先寄詩給華州刺史張賈。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平叛勝利,突出裴度功績。其特點是氣勢豪邁,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展現了唐代詩歌反映重大政治事件的一面。
主辱仍賒死,凡亡并喪存。誰為侍中血,深愧楚騷魂。假翮無高義,居奇更禍源。明夷方用晦,天道竟安論。
綠楊垂手舞,黃鳥緩聲歌。
寒夜長,更漏永。愁見透簾月影,王孫何處不歸來,應在倡樓酩酊。金鴨無香羅帳冷,羞更雙鸞交頸。夢中幾度見兒夫,不忍罵伊薄倖。
??溪流碎玉鳴,野梅隨處伴行人。歸歟路出臨邛市,準擬沉浮曲米春。
地上殷紅錦作衣,游蜂百匝繞空枝。滿園綠暗鶯聲老,正是一年春盡時。
紅梅閣下梅香動,青草湖邊草色新。鼓枻行將指歸路,倚欄猶得會鄉人。
曉角吹霜海月斜,一聲幽夢斷天涯。自非貫作沙場客,誰鄉風前不憶家。
新朝甲子舊神州,老子心期算略酬。搖筆動關天下計,傾樽長抱古人憂。劇憐肝膽存屠狗,失笑衣冠盡沐猴。滿地江湖容放浪,明朝待釣弄扁舟。
雜沓賓僚倚酒酣,衛公精爽夢猶諳。茄花地滿真成讖,土木塵蒙不易探。從亡古有汪元量,流涕今無沈乙庵。毅魄英靈應不昧,何由穆駿得回驂。
亦有貞居子,難忘太古情。詩筒來絕響,茗椀出新烹。磊落單傳意,蕭條異代名。無為念離別,惆悵不能平。
爽氣鐘于西,峨眉橫太白。春風吹不暖,暑路有積雪。月照平羌冷,云頂七頂濕。游戲兩謫仙,銀河灑醉墨。遂令漢嘉郡,千古占一色。一從殊方走,江山頗蕭瑟。流落各天涯,相逢未相識。微聞莊舄吟,握手話疇昔。乃知此邦秀,終不斷地脈。權門車如霧,眾甘炙手熱。而君獨幾先,惟恐涴我笏。偉哉百尺樓,西望即鄉國。爽氣今已回,何妨高拄頰。里中表圣公,千載推汲直。當年幾諫紙,扣笏良鯁切。意欲摧百士,死職非所惜。此笏豈其遺,正自峭風骨。愿君善藏之,擊邪看他日。也無羨堆床,富貴竟何益。長镵白木柄,乃我手中物。惟有故鄉夢,與君共愁絕。何當駕雙鵠,萬里溯寥碧。
背裝花屈膝,白打大廉斯。進前行兩步,蹺后立多時。
曉來中酒和春睡,四支無力云鬟墜。斜臥臉波春,玉郎休惱人。日高猶未起,為戀鴛鴦被。鸚鵡語金籠,道兒還是慵。
背人春日去堂堂,無賴春風有底忙。便好單衣裁白纻,青天露坐試新涼。
春到花梢一點紅,吹噓應謝曉來風。南園繚繞城邊路,無限詩情杖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