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祀大火十二首 降神用《高安》。 其二
〔黃鐘為角〕
有出有藏,伏見靡常。
相我國家,鑒觀四方。
視罔不正,終然允臧。
神其來格,明德馨香。
〔黃鐘為角〕
有出有藏,伏見靡常。
相我國家,鑒觀四方。
視罔不正,終然允臧。
神其來格,明德馨香。
火有出現有潛藏,隱現沒有固定規律。佑助我國家,審視觀察天下四方。所見沒有不端正之事,最終必然十分美好。神靈降臨吧,我以光明之德和芳香祭品相迎。
伏見:隱現。靡常:沒有常規。
相:佑助。
鑒觀:審視觀察。
視:所見。罔:無。
允臧:確實好,十分美好。
來格:降臨。
明德:光明之德。馨香:芳香,這里指祭品。
此詩為紹興年間祭祀大火之神的樂章。在古代,祭祀是國家重要的禮儀活動,人們通過祭祀祈求神靈庇佑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當時南宋朝廷面臨著復雜的政治局勢,祭祀大火之神也蘊含著祈求國家穩定、繁榮的愿望。
這首詩是祭祀詩,主旨是祈求大火之神佑助國家。其特點是語言莊重,風格肅穆,體現了古代祭祀文化的特色,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特定時期祭祀詩歌的創作風貌。
小閣憑闌眺遠峰,青天一抹露芙蓉。塵封古殿多棲鴿,木落空潭穩臥龍。玉局自今歸大雅,酒槍依舊屬吾宗。斜陽宮闕參差近,五色云深閉九重。
城烏啼嚴霜,江天正微曙。眷我同心友,五馬駕行路。冠蓋出城西,分攜惜勿遽。殷勤一尊酒,不作游子姁。朝家重牧守,蘄在邦本固。子行寵專城,何以答宸慮。三衢兵寇馀,瘡痍已沈痼。情如失母慈,呱呱渴乳哺。又如久旱苗,旦夕望膏露。丈夫分許國,經濟乃平素。況我知子心,不在溫飽故。行矣宜勉旃,三事是濩矩。
江上年年春草,酒樓處處笙簧。春衫繡羅香薄,應有待月西廂。
寧方為皂,不圓為卿。寧方為污辱,不圓為顯榮。
剡曲高秋一草亭,雨來迨我醉初醒。豪吞平野宜閑望,急打虛窗入靜聽。沙上濕云號斷雁,籬根衰草綴孤螢。老人懶復親燈火,臥看爐香掩素屏。赤日黃塵勢已窮,凄風苦雨卻匆匆。盛衰默定見天造,寒暑密移成歲功。柯葉凋零無茂木,羽翰憔悴有羈鴻。誰知病客悲秋意,盡在空階點滴中。冷雨蕭蕭澀不晴,叢篁遮盡小窗明。故衾獨展成酣寢,新釀初嘗得細傾。壁簡積陰添蠹字,床琴生潤咽弦聲。此時懷抱真難遣,一首清詩信筆成。
相思高壑貯煙霞,幾度登臨憶大家。選石久懸云外榻,緘書還報洞中花。山陰有興寧因雪,谷口無忘請泛槎。一瞬百年須強醉,揮戈誰為返金鴉。
幾載關西任醉醒,一朝意緒屬青冥。舌端江海傾談韻,掌內風云指陣形。烏府中丞知國器,鴻樞學士納邊庭。二公遠近觀成效,莫使旄頭尚有星。
白草黃蘆斥堠懸,殘陽未盡執吟鞭。星河澹遠龍堆夜,風露荒寒雁塞天。片月沙頭垂轡過,一燈車里枕書眠。迢迢借問停驂處,寂寞崥崹瘦水邊。
老為鄉里傭,南北從所驅。卻厭市樓飲,還來就西湖。主忘七年別,怪我霜上須。七年信倏忽,萬變風云俱。獨憐君家髯,手障滄溟孤。大勞不掛口,忠順一世無。君新漢上來,兩浙徯其蘇。惠文冠自好,活民寧呴濡?相逢無可贈,三宿休留吾。
天香夜氣兩交加,艇子攲眠宿妙花。誰展銀泥鋪水色,更調汞粉拂霜華。即空是色非二景,有象無聲別一家。此際含羞花正斂,明朝一片落驚嗟。
兩地同凄望。碧沈沈、夜天如水,淚絲風飏。滄海飄零同命鳥,三匝南枝誰向。剩促柱、危弦孤唱。夢里風沙迷馬跡,料平生、未識金微狀。縛褲褶,會相訪。羈魂?逐飆輪蕩。盡看取聚蚊幻陣,掛蛇疑象。零落沾衣瓊宇曉,北落南河輝朗。報鳳翥、鸞翔催上。第一春風眉黛影,甚新來、蹙損天人相。荷鏡暗,柳絲漾。
攜手河橋一惘然,苦將幽思惜流年。西山百里來相訪,定泛章江八月船。
世外道人有在,庵中瓶粟無儲。過客未容空去,挽衣相與分蔬。
五色名皆具,千金價不賒。相看真似錦,比美更無花。瑞鳳銜天詔,祥云夾日華。沉香亭久廢,變態更誰家。
天眷有屬,后德惟明。君臨萬宇,昭事百靈。濯以江漢,樹之風聲。罄地畢歸,窮天皆至。六戎仰朔,八蠻請吏。煙云獻彩,龜龍表異。緝和禮樂,燮理陰陽。功由舞見,德以歌彰。兩儀同大,日月齊光。惟皇御宇,惟帝乘乾。五材并用,七德兼宣。平暴夷險,拯溺救燔。九域載安,兆庶斯賴。續地之厚,補天之大。聲隆有截,化覃無外。鼓鐘既奮,干戚攸陳。功高德重,政謐化淳。鴻休永播,久而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