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晟府擬撰釋奠十四首 徹豆用《娛安》。
犧象在前,豆籩在列。
以饗以薦,既芬既潔。
禮成樂備,人和神悅。
祭則受福,率遵無越。
犧象在前,豆籩在列。
以饗以薦,既芬既潔。
禮成樂備,人和神悅。
祭則受福,率遵無越。
牛形和象形的酒器擺在前方,竹制和木制的食器排列整齊。用來供奉祭品,既芬芳又潔凈。禮儀完成,音樂完備,百姓和睦,神靈喜悅。祭祀就能獲得福祉,大家都遵循而不逾越。
犧象:指牛形和象形的酒器。
豆籩:古代祭祀時盛食物的器具,豆是木制或陶制,籩是竹制。
饗:供奉祭品。薦:進獻。
芬:芬芳。
徹豆:古代祭祀結束撤去食器的儀式。
大晟府是北宋徽宗時設立的音樂機構,負責制作雅樂等。此詩是大晟府為祭祀孔子等先圣的儀式所撰寫的樂歌。當時朝廷重視禮樂制度建設,這類樂歌用于祭祀場合,以體現對先圣的尊崇和祭祀儀式的莊重。
這首詩主旨是描述祭祀儀式的過程和意義,突出遵循禮儀能獲神佑。其特點是語言莊重規范,符合祭祀樂歌風格,在當時對維護祭祀禮儀、宣揚正統文化有重要作用。
金溝溝外種麻田,辟谷仙方自可傳。莫道借車游已遠,長瞻紫氣在南天。
謝將清酒寄愁人,澄澈甘香氣味真。 好是綠窗風月夜,一杯搖蕩滿懷春。
景勝銀釭香比蘭,一條白玉偪人寒。 他時紫禁春風夜,醉草天書仔細看。
翩翩書記早曾聞,二十年來愿見君。今日相逢悲白發, 同時幾許在青云。人從北固山邊去,水到西陵渡口分。 會作王門曳裾客,為余前謝鮑將軍。
楚客曾流詠,吳都獨擅奇。 風霆存老干,桃李避芳時。 名入文房夢,功資妙手醫。 紫微顏色好,先占鳳凰池。
快楫輕綸笠與衣,閑將四物掛柴扉。 江頭夜雪好披去,湖上春光宜棹歸。 靜處無憂嫌印綬,貧中有味勝輕肥。 興來愿借君毋吝,渺渺煙波一葉飛。
海內中和日,云間已上辰。 笙歌九天半,花木十洲春。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 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
上蔡東門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歸。 功成不解謀身退,直待云陽血染衣。
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 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筑防胡萬里城。
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長安。 帝王苦竭生靈力,大業沙崩固不難。
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舉火戲諸侯。 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
嬴政鯨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虜諸侯。 山東不是無公子,何事張良獨報仇。
明妃遠嫁泣西風,玉箸雙垂出漢宮。 何事將軍封萬戶,卻令紅粉為和戎。
一年兩度錦城游,前值東風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 山牽別恨和腸斷,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