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淳熙分命館職定撰十七首 送神用《景安》。
帝在合宮,
鑒觀盛禮。
黍稷惟馨,
神心則喜。
禮備樂成,
亦既歸止。
億萬斯年,
以貺多祉。
帝在合宮,
鑒觀盛禮。
黍稷惟馨,
神心則喜。
禮備樂成,
亦既歸止。
億萬斯年,
以貺多祉。
帝王在合宮之中,審視觀摩這盛大的典禮;祭祀的黍稷散發著馨香,神靈心中因此歡悅。禮儀完備音樂奏畢,神靈已安然返回;祈愿億萬年歲月里,賜下無盡福澤。
合宮:古代帝王祭天的場所,或指明堂。
鑒觀:審視、觀看。
黍稷(shǔ jì):泛指祭祀用的谷物,黍為黃米,稷為小米。
馨(xīn):香氣遠播。
貺(kuàng):賜予。
祉(zhǐ):福澤。
此詩為南宋紹興至淳熙年間(1131-1189)朝廷命館閣文臣撰寫的郊廟祭祀樂章之一,用于祭祀儀式中送神環節。南宋注重禮儀制度重建,此類樂歌是宮廷祭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樂舞歌辭強化神靈崇拜與皇權合法性。
全詩為祭祀送神曲,核心內容是恭送神靈并祈求福澤。結構上先述祭祀場景(帝觀禮、神悅享),再言儀式完成(禮備樂成),最后表達祈愿(億萬斯年受福),邏輯清晰。語言莊重典雅,符合宋代宮廷祭祀樂歌‘敬神’‘祈福’的功能定位。
二月三月寒尚饒,上洪下洪春雪消。奔霆出地星火裂,吼浪觸石黿鼉驕。晨昏霧底蒼水佩,明滅云中丹鳳簫。靈風為我送歸棹,故國越海天迢迢。
彭城三月風未和,呂梁雪消春水多。濁浪蟠空作飛雨,崩濤薄岸成盤渦。鮫人珠佩影明滅,龍女金支光蕩摩。故山云物幾時見,遷客此地長經過。
欺梅黯淡,弄柳迷離,一幅煙水。醉墨模糊,澹插浮屠天際。捲湘簾,憑畫閣,白鷗點點飛還起。視吾廬,如掀翻一葉,空江深處。
記今朝、南湖禊飲,士女嬉游,此景佳麗。細馬輕車,不到斷橋西路。雙屐沖泥僧喚渡,一瓢沽酒柴門閉。料今宵,對殘燈、客情憔悴。
百尺高臺,六朝芳草。直到而今青未了。談經無復舊袈娑,天花零落知多少。
往事空懷,故人俱杳。重來忘卻梅岡道。欲呼濁酒向秋山,啼烏似識參軍老。
節物休驚木葉催,相逢佳節興悠哉。
尊如北海聊同醉,菊傍東籬也自開。
烏帽任教吹脫落,紫萸仍得看徘徊。
諸君合有登高賦,為繼當年戲馬臺。
翠葉朱英映檻斜,薰風乍度展狂花。
枝拖火齊燒新月,蕊綴丹珠妒晚霞。
龍燭輝時開絳帳,緗羅栽就補紅紗。
可憐梅雨輕飄后,金谷無因色太奢。
山隱夜來山月好,
幽香滿地開花草。
竹梢墮露鳴屋瓴,
谷鳥一聲報清曉。
骨冷魂清夢寐稀,曉鐘催徹自披衣。
花垂重露遲人起,蛛失明河罷網歸。
點點孤煙生處直,蒼蒼群動定中微。
山紅澗碧思前路,幾慮躊躇事又非。
百粵安壤籍壯猷,太平氣象滿炎州。
風行萬里霜威肅,霖起千年瘴霧收。
帝錫玄圭元有待,人歌赤舄可能留。
宵衣此日思良佐,勿密還公贊冕旒。
高冢梅花嶺,行人再拜過。
荒阡重灑掃,生氣未消磨。
遺像清高甚,家書涕淚多。
龔錢諸大老,對此竟如何。
天末雁飛盡,秋風病未蘇。
攬裘知夜永,對枕覺身孤。
人影連花瘦,詩腸斷酒枯。
未知空外聽,念我此時無。
面前明暗兩忘時,
莽蕩乾坤都不知。
到此若生毫發見,
依前越國又依稀。
崎嶇戴月上層峰,擬借空山一夜風。爽氣襲人衾簟冷,炎天此地即仙宮。
故移一榻就高峰,推戶褰帷獵獵風。骨冷神清渾不寐,直疑人犯廣寒宮。
拄杖穿云到古峰,月高天凈欲乘風。人間原有清涼地,好作茅茨一畝宮。
夜半飛來海上峰,笙竽萬籟奏天風。素娥相望如招手,欲駕神車上月宮。
歸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難排。人言酒是消憂物,奈病馀、孤負金罍。蕭瑟搗衣時候,凄涼鼓缶情懷。
遠林搖落晚風哀。野店猶開。多情惟是燈前影,伴此翁、同去同來。逆旅主人相問,今回老似前回。
千條萬條楊柳絲,
好花不過三兩枝。
今日樽前為君飲,
明朝酒病終不辭。
翠浪如絲紅泛陣。落盡緗桃,又換蒲牙嫩。
雨館愔愔人易困。酒霞媚靨偏生暈。
萬悅千歡才一瞬。只有愁絲,難拗伊成寸。
江路自長愁自近。魚書宛轉隨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