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以后時享二十五首 神宗室酌獻用《大明》。
于昭神祖,運撫明昌。
肇新百度,克配三王。
遐荒底績,圣武維揚。
永言執競,上帝是皇。
于昭神祖,運撫明昌。
肇新百度,克配三王。
遐荒底績,圣武維揚。
永言執競,上帝是皇。
光輝的神祖啊,您治理著昌明盛世。革新各項制度,可與三王媲美。邊遠之地成就功績,圣明武威得以發揚。永遠保持強盛,上帝為之尊崇。
于昭:嘆詞,表贊美,猶言'多么光明'。
神祖:指宋神宗趙頊。
明昌:昌明,政治清明、國家興盛。
肇新百度:開始革新各種制度法規。肇,開始;百度,各種制度。
克配三王:能夠與夏禹、商湯、周文王(或指夏、商、周三代之王)并列。克,能夠;配,匹配。
遐荒:邊遠荒蠻之地。
底績:取得功績。底,致,達到;績,功績。
圣武:圣明武威。
執競:保持強盛。執,持守;競,強勁。
上帝是皇:得到上天的尊崇。皇,尊大。
此詩為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宗廟四時祭祀(時享)宋神宗趙頊時所用樂章,用于'酌獻'環節(以酒獻祭),歌名為《大明》。宋神宗在位期間(1067-1085)推行'熙寧新法',試圖革新圖治。南宋時期追崇先帝功績以凝聚統治合法性,此詩即通過贊美神宗的制度革新與武威遠播,強化其'圣君'形象。
此詩為南宋宗廟祭祀神宗的樂章,核心在于頌美其'肇新百度''遐荒底績'的治國功績,強調其'克配三王'的歷史地位,體現了郊廟文學'歌功頌德、敬天法祖'的典型特征,是研究宋代祭祀禮儀與政治文化的重要文本。
落花叢外風驚鵲。鵲驚風外叢花落。鄉夢困時長。長時困夢鄉。 暮天江口渡。渡口江天暮。林遠度棲禽。禽棲度遠林。
浦南回槳歸庭戶。戶庭歸槳回南浦。簾卷欲晴天。天晴欲卷簾。 月光交映雪。雪映交光月。殘漏怯宵寒。寒宵怯漏殘。
竹枝高映荷池綠。綠池荷映高枝竹。流水碧浮鷗。鷗浮碧水流。 酒尊陪舊友。友舊陪尊酒。吟客坐時斟。斟時坐客吟。
砌風鳴葉繁霜墜。墜霜繁葉鳴風砌。山外水潺潺。潺潺水外山。冷衾愁夜永。永夜愁衾冷。砧響更蛩吟。吟蛩更響砧。
韶華爭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風無賴過江來,歷盡千山萬水幾時回? 秋聲帶葉蕭蕭落,莫響城頭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誰挽長江一洗放天青?
看斜陽一縷,剛送得,片帆歸。正岸繞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閑堤。依稀是誰相憶?但輕魂如夢逐煙飛。贏得雙雙淚眼,從教涴盡羅衣。 江南幾日又天涯,誰與寄相思?悵夜夜霜花,空林開遍,也只儂知。安排十分秋色,便芳菲總是別離時。惟有醉將醽醁,任他柔櫓輕移。
琮琤林澗只聽聞,想見縈崖絡石紋。 忽作驚湍濺飛雹,半隨花雨落紛紛。
重重簾幕護金猊,小樹花開帶麝臍。 寒色十分新疹粟,春心一點暗通犀。 香延棋畔仙人斧,影射燈前太乙藜。 從此再周花甲子,伴公長醉玉東西。
子欲適東周,門人盈歧路。高標信難仰,薄官非始務。 綿邈千里途,裴回四郊暮。征車日云遠,撫已慚深顧。
萬頃寒光一席鋪,冰輪行處片云無。 鷲峰遙度西風冷,桂子紛紛點玉壺。
如簧巧囀最高枝,苑樹青歸萬縷絲。 玉輦不來春又老,聲聲訴與落花知。
塔影初收日色昏,隔墻人語近甘園。 南山游遍分歸路,半入錢唐半暗門。
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梁影亦寒。 待伴痕邊分草色,鶴驚碎玉吸闌干。
九鎖山寒玉作圍,紅塵世事可曾知。 峰回似覺前無路,身到因思舊有詩。 云掩巖扉龍蟄冷,月明華表鶴歸遲。 梅花笑我真迂闊,踏雪重游臘盡時。
避暑人歸自冷泉,步頭云錦晚涼天。 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旋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