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明堂前朝獻景靈宮十首 送真用《太安》。
高飛安翔,
持御陰陽。
幽贊圓穹,
監觀四方。
元精回復,
奄虞孔良。
畢觴降嘏,
偃蹇于驤。
高飛安翔,
持御陰陽。
幽贊圓穹,
監觀四方。
元精回復,
奄虞孔良。
畢觴降嘏,
偃蹇于驤。
神靈高高飛起安詳翱翔,掌控著陰陽二氣的運行。暗中佐助那浩瀚蒼穹,監察著天下四方的情形。天地元氣精華循環往復,祭祀完備美好非常吉祥。完成獻酒神靈降下福澤,從容騰躍歸于天際遠方。
持御:掌控、駕馭。
幽贊:暗中佐助。《周易·說卦》:'幽贊于神明而生蓍。'
圓穹:指天,因天形穹隆而圓,故稱。
元精:指天地間的精氣,古代認為是構成萬物的原始物質。
奄虞:指祭祀儀典完備周詳。奄,覆蓋、完備;虞,古代祭祀名。
孔良:非常美好。孔,很、甚;良,善、好。
畢觴:指完成獻酒儀式。觴,酒杯,此處指獻酒。
降嘏(jiǎ):賜予福澤。嘏,福。
偃蹇(yǎn jiǎn):從容自得、舒緩安閑的樣子。
驤(xiāng):馬首昂舉騰躍,此處形容神靈升天時的姿態。
此詩為宋高宗時期明堂前朝獻景靈宮的祭祀樂章,用于‘送真’(送神)環節,屬《太安》樂調。宋代高度重視祭祀禮儀,此類樂歌是宮廷禮儀文化的重要載體,反映了當時‘敬天法祖’的政治與宗教觀念。
全詩圍繞‘送神’主題展開,通過描繪神靈的神圣權能(持御陰陽、監觀四方)與祭祀的圓滿(奄虞孔良、降嘏),展現宋代宮廷祭祀的莊嚴程序與核心訴求,是研究宋代禮樂制度與祭祀文學的重要文本。
城頭月落尚啼烏。朱艦紅船早滿湖。
鼓吹未容迎五馬,水云先已漾雙鳧。
映山黃帽螭頭舫,夾岸青煙鵲尾爐。
老病逢春只思睡,獨求僧榻寄須臾。
簫鼓卻微寒,猶是芳菲時節。分付塞鴻歸后,剩一鉤寒月。
雙垂錦幄謝殘枝,馀香戀衣結。又被鳥聲呼醒,似征鞍催發。
華胥夢斷人何處。聽得鶯啼紅樹。幾點薔薇香雨。寂寞閑庭戶。
暖風不解留花住。片片著人無數。樓上望春歸去。芳草迷歸路。
池臺小雨干,門巷香輪少。
誰把青錢襯落紅,滿地無人掃。
何時斗草歸,幾度尋花了。
留得佳人蓮步痕,宮樣鞋兒小。
漁父。漁父。江上微風細雨。
青蓑黃箬裳衣。紅酒白魚暮歸。
歸暮。歸暮。長笛一聲何處。
思齊文母,盛烈對皇天。演寶祚千年。
卿云復旦治功全。厭人世登仙。
龍輿忽掩三川。彩仗屬車旋。
維清象舞告英宣。入詩頌歌弦。
融和又報。乍瑞靄霽色,皇州春早。翠幰競飛,玉勒爭馳都門道。
鰲山彩結蓬萊島。向晚色、雙龍銜照。絳綃樓上,彤芝蓋底,仰瞻天表。
縹緲。風傳帝樂,慶三殿共賞,群仙同到。迤邐御香,飄滿人間聞嬉笑。
須臾一點星球小。漸隱隱、鳴鞘聲杳。游人月下歸來,洞天未曉。
千古龍蟠并虎踞。從公一吊興亡處。渺渺斜風吹細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駕飛車凌彩霧。紅鸞驂乘青鸞馭。卻訝此洲名白鷺。非吾侶。翩然欲下還飛去。
惱人天氣雪消時。落梅飛。日初遲。小閣幽窗,時節聽黃鸝。新洗頭來嬌困甚,才試著,夾羅衣。
木梨花拂淡燕脂。翠云敧。斂雙眉。月淺星深,天淡玉繩低。不道有人腸斷也,渾不語,醉如癡。
點綴葉間如繡。開傍小春時候。
莫把幽蘭容易比,都占盡、人間秀。
信是眼前稀有。消得千鍾美酒。
只有些兒堪恨處,管不似、人長久。
太平功。擁佑帝堯聰。歌九德,偃五戎。寰海被祥風。車書萬里文軌同。自南北西東。耕田鑿井,戲垂髫華發,躋仁壽域變時雍。
大明方天中。棄養東朝苦匆匆。玉座如存,永隔慈容。恨難窮。崇慶空。飆輪仙馭無蹤。超宇宙,駕云龍。袆翟掩軒宮。柏城王氣長郁蔥。溫洛照寒崧。
光靈在上,徽音流千古,昭如日月麗層穹。太任家邦隆。彤史青編永垂鴻。清廟笙鏞。奏假欽崇。
憑誰妙筆。橫掃素縑三百尺。
天下應無。此是錢塘湖上圖。
一般奇絕。云淡天高秋夜月。
費盡丹青。只這些兒畫不成。
夢斷難尋,酒醒猶困,那堪春暮。
香閣深沈,紅窗翠暗,莫羨顛狂絮。
綠滿當時攜手路,懶見同歡處。
何時卻得,低幃昵枕,盡訴情千縷。
霞苞電荷碧。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
重重青蓋下,千嬌照水,好紅紅白白。
每悵望、明月清風夜,甚低迷不語,妖邪無力。
終須放、船兒去,清香深處住,看伊顏色。
轉招搖。厚陵回望,雙闕起岧峣。曉日麗譙。金爵上干霄。
風雨闋,夜宮閉,不重朝。奉鸞鑣漸遙。玉京知何處,飛英銜恤,亂絮纏悲,春路迢迢。
縹緲哀音,發龍笳鳳簫。光景同,慘淡度巖邑,指河橋。
馬蕭蕭。絡繹星軺。拂天容衛,江海上寒潮。萬國魂銷。
追昔御東朝。開鈿扇,垂珠箔,侍珰貂。寶香燒。散飄。
開仁壽域,神孫高拱,昆侖渤澥,玉燭方調。
一旦宮車晚,旋歸泬寥。九載初,如夢次,功得瓊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