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隆以來祀享太廟十六首 翼祖室用《大順》。
明明我祖,積德攸宜。
肇繼瓜瓞,將隆本支。
爰資慶緒,式昭帝基。
於穆清廟,永洽重熙。
明明我祖,積德攸宜。
肇繼瓜瓞,將隆本支。
爰資慶緒,式昭帝基。
於穆清廟,永洽重熙。
英明的先祖啊,積累的德行恰如其分。如同瓜藤綿延接續,使本支日益興盛。憑借吉慶的福運,彰顯帝王的基業。莊嚴的太廟之中,永遠協和繁榮昌盛。
明明:英明,光明。
攸宜:所適宜,恰如其分。
肇繼:開始接續。
瓜瓞(dié):瓜藤,比喻子孫繁衍,綿延不絕。
本支:本指樹木的根干和枝葉,此處代指宗族的嫡系和旁支。
爰(yuán):于是,憑借。
慶緒:吉慶的福運。
式:用,用來。
昭:彰顯。
於穆(wū mù):贊嘆詞,莊嚴美好。
清廟:指太廟,帝王的宗廟。
洽:協和,融洽。
重熙:累世的光明,指繁榮昌盛。
此詩為宋代《建隆以來祀享太廟十六首》組詩之一,用于祭祀翼祖(宋太祖趙匡胤曾祖父趙敬)的儀式。建隆(960-963)為宋太祖年號,宋朝初立,通過祭祀先祖強化宗法制度、鞏固統治,此類郊廟歌辭多為官方文人奉命所作,旨在宣揚祖先功德、彰顯王朝正統性。
全詩以莊重筆觸頌揚翼祖積德之功,借'瓜瓞'等意象喻示宗族繁衍、基業穩固,表達對祖先的追慕與王朝延續的祈愿,是宋代初期祭祀文化與政治需求結合的典型作品,體現郊廟樂歌'美盛德之形容'的文學功能。
棲鴉流水點秋光,愛此蕭疏樹幾行。 不與行人綰離別,賦成謝女雪飛香。
君恩如草。秋至還枯槁。落落殘星猶弄曉。豪杰消磨盡了。放開湖海襟懷。休教鷗鷺驚猜。我是江南倦客,等閑容易安排。
枕障薰爐隔繡帷,二年終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應知。 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
枕障熏爐隔繡帷,二年終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應知。 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停橈嚴瀨畫橋邊。水涓涓。鷺翩翩。午熱追涼,穿竹強留連。無奈日□□欲暝,吹短笛,*新蟬。家山只在水家源。隔云天。恨縈牽。愿得甘霖,逐日*歸船。惟有紫陽溪山月,隨著我,伴愁眠。
凍蕊凝香色艷新,小山深塢伴幽人。 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樣春。
小圃初晴風露光,含桃花發滿山香。 香花對酒心無事,倍覺春來白日長。
隔林殘日照孤亭,玄晏先生酒未醒。 入夜莫愁迷下路,昔人猶在逐流螢。
芳草霏霏遍地齊,桃花脈脈自成溪。 也知百舌多言語,任向春風盡意啼。
山嶺依稀偃月形,數層倚石疊空青。 幾回雪夜寒光積,直似金光照戶庭。
惠施徒自學多方,謾說觀魚理未長。 不得莊生濠上旨,江湖何以見相忘。
野人心地本無機,為愛茅檐倚翠微。 盡日尊前誰是客,秋山含水有清輝。
六月清涼綠樹陰,小亭高臥滌煩襟。 羲皇向上何人到,永日時時弄素琴。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