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隆御樓三首《宋史·樂志》一:干德六年,和峴言:按《開元禮》,郊祀,車駕還宮,入嘉德門奏《采茨之樂》,入太極門奏《太和之樂》。今郊祀禮畢,登樓肆赦然后還宮,宮縣但用《隆安》,不用《采茨》,其《隆安》樂章本是御殿之辭。伏詳《禮》意,《隆安之樂》自內而出,《采茨之樂》自外而入,若不并用,有失舊典。群從之。 升坐用《隆安》。
禋祀畢圓丘,
嘉辰慶澤流。
天儀臨觀魏,
盛禮藹風猷。
洋溢歡聲動,
氛氳瑞氣浮。
上穹垂眷佑,
邦國擁鴻休。
禋祀畢圓丘,
嘉辰慶澤流。
天儀臨觀魏,
盛禮藹風猷。
洋溢歡聲動,
氛氳瑞氣浮。
上穹垂眷佑,
邦國擁鴻休。
在圓丘完成了莊嚴的祭天儀式,美好的日子里慶賀的恩澤流淌。帝王容儀親臨城樓觀禮,盛大典禮彰顯著風化德業。滿溢的歡呼聲四處涌動,濃郁的祥瑞之氣在空中飄浮。上天垂降眷顧護佑,國家擁有宏大的吉慶。
禋祀:古代祭天的儀式,以升煙的方式祭告上天。
圓丘:古代祭天的圓形高壇,多設于南郊。
天儀:帝王的容儀,指皇帝親臨的威儀。
氛氳(fēn yūn):形容氣息濃郁、盛多的樣子。
鴻休:宏大的吉慶,指國家的福運。
此詩為《宋史·樂志》所載宋代《建隆御樓三首》之一,創作于干德六年(968年)。時和峴奏請恢復《采茨》《太和》等古樂以完善郊祀禮儀,朝廷采納其建議后,《隆安》作為御樓升坐時的樂章,用于郊祀禮畢、登樓肆赦的慶典場合,反映了宋代對傳統禮儀音樂的重視與恢復。
此詩記錄宋代郊祀登樓的典禮場景,通過對祭祀告成、帝王臨觀、萬民歡騰、瑞氣升騰的描寫,展現國家禮儀的莊重與祥瑞之象,是研究宋代宮廷樂歌與郊祀制度的重要文學資料。
久游龍虎國,每上鳳凰臺。一水浮衣帶,三山落酒杯。東南形勝在,空闊畫圖開。有感風云會,從天五馬來。
吳山越嶠對橫斜,清夢時時到外沙。行過小橋墟落靜,定知深處是吾家。
野營無城復無柵,掘水為濠倚沙磧。烏旗焰焰起中軍,氈帳重重插戈戟。帳前健兒椎大鼓,旗下才官彀弓弩。煙飛炮火奪天星,風點柝聲傳夜雨。時將鐵騎哨東西,沙草生香入馬蹄。白狼河邊狐豕盡,紅螺山外雪云低。就中借問何官屬,半是公侯半藩牧。圣人三殿授兵符,列校兩邊聽約束。幕府深沉晝刻遲,烽堆寂靜羽書稀。裹糧束甲行分壘,走狗呼鷹看打圍。東飛金烏西走兔,九州四海皆王土。凱歸莫忘野營歌,歸向朝中作歌舞。
何忍別幽谷,直為訪奇臺。茫茫大漠,應信原有畫圖開。靜寂蒼蒼林莽,流淌淙淙碧浪,到處是和諧。恍惚白云外,巨翼鳥飛來。對荒沙,知蜷臥,幾龍骸。八荒四海吞吐,曾恃霸王才。硅木橫陳溝底,一億三千萬歲,不肯化塵埃。興廢關天數,特地省吾儕。
白日有清風,輕云雜高樹。忽然當此時,采菱復相遇。
我昔游青原,聞子廬滄洲。近瞰芙蓉山,遙睇大江流。繞屋植嘉木,開軒面良疇。繁陰奪炎夏,爽氣回高秋。庭除鳥雀靜,白日人事幽。牙簽積架上,縹帙盈案頭。講誦窮晝夜,奮力追前脩。群言極探索,小大悉搜求。藏脩既有時,俛仰隨所由。朝吟倚蒼竹,夕覽登高樓。援琴酌白酒,盍簪聚朋儔。抽毫落風雨,揮劍拂斗牛。一朝齒鄉校,戰藝即見收。高舉薄霄漢,遠覽帝王州。匡時展經術,所志在伊周。清華職論思,秉筆贊鴻猷。步趨邇禁闥,顧問紆宸旒。侍從十五載,荷蒙恩寵優。去年省桑梓,偶得尋舊丘。徘徊撫林木,感嘆非昔游。滄波去浩浩,白云日悠悠。鹿門未有期,小山不可留。臨風駐遐想,悵恍增煩憂。因之寄圖畫,聊復寫綢繆。尚期返初服,白首同歸休。
總總衣冠地,方冬生事繁。牛羊散迥野,煙火接長村。薙藿農人聚,分瓜稚子喧。如何惡官府,鑿破此淳源。
帝所春先到,西湖梅自開。橫斜窺水鑒,想像下瑤臺。青女嚴霜侍,嫦娥借月來。景陽鐘漏晚,翠羽勿須催。甌粵千山外,清愁只個般。澹煙增態度,飛霰斗高寒。鄭圃乘風馭,孤山傍水看。少陵詩興動,題品信知難。幽姿矜冷淡,別占一家春。摩詰聞禪女,登伽善幻人。解愁空索笑,能賦更疑神。乞與水仙品,誰持上玉宸。
朔風正浩浩,吹送菊叢秋。籬短看踰好,霜清坐更幽。馀香飛蛺蝶,清影落漁舟。花邊評異品,能幾薛居州。
洛水橋南學士家,青林遙對碧山斜。春風細雨柴門閉,一樹鶯啼杏子花。
事事心相契,難知可易忘。片云為碣石,殘雨即滄浪。草重杯堪席,花肥蜜欲房。醉來須袒跣,知爾恕吾狂。
壺公飲酒酒初干,誰道壺中天地寬。幻出樓臺成五色,飛來日月是雙丸。
想鳳停針刺繡紋,沈沈別殿鎖重門。棠梨枝上三更月,雪色冰輪不見痕。
月直金波瀲滟。此去水仙不遠。霜重夜風清,骨冷□□□□。誰見。誰見。醉眼參橫斗轉。
雞鳴若木海先紅,一片離支夜火同。露濕紫房晞不得,摘來天酒滿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