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汾陰禮畢親謝元德皇后室三首 迎神用《肅安》。
閟宮奕奕,
韶樂洋洋。
牲幣虔布,
幾筵肅張。
醴泉淳美,
嘉肴潔香。
俟神來格,
降彼帝鄉。
閟宮奕奕,
韶樂洋洋。
牲幣虔布,
幾筵肅張。
醴泉淳美,
嘉肴潔香。
俟神來格,
降彼帝鄉。
幽深的宗廟高大壯麗,舜時的韶樂宏大悠揚。祭祀的牲畜玉帛誠心陳設,祭祀的幾案席子莊重鋪張。甜美的醴酒清醇甘美,鮮潔的佳肴散發芳香。恭敬等待神靈降臨,從那帝鄉來到人間廟堂。
閟宮:幽深的宗廟,指元德皇后的祠廟。
奕奕:高大壯麗的樣子。
韶樂:相傳為舜時的音樂,此處泛指祭祀用的雅樂。
洋洋:盛大、廣遠的樣子。
牲幣:祭祀用的牲畜(牛、羊、豬等)和玉帛(玉器與絲織品)。
虔布:虔誠地陳設。
幾筵:祭祀時擺放祭品的幾案和席子。
肅張:莊重地鋪展、陳設。
醴泉:甜美的泉水,此處指祭祀用的甜酒。
嘉肴:美味的菜肴。
俟:等待。
來格:來臨,降臨。
帝鄉:天帝居住的地方,指神靈所在的天界。
此詩為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汾陰祭祀(祭祀后土)禮畢后,親赴元德皇后(真宗生母李賢妃,追尊為皇后)祠廟謝神時所用的迎神樂章,屬于宋代郊廟朝會歌辭的一部分,用于儀式中迎請神靈降臨。
全詩圍繞祭祀場景展開,通過對宗廟、樂舞、祭品等細節的描繪,展現宋代皇家祭祀的嚴謹與莊重,是研究宋代郊廟禮儀與祭祀文化的重要文獻,體現了對祖先的尊崇與追思之情。
捭闔虛論鬼谷功,乾坤來日戰云中。
鬩墻箕子明夷地,府亂禺強北極風。
兩國齒唇刑馬白,一江衣帶閃旗紅。
中樞大有韜鈴在,閑煞持竿釣月翁。
曾攜鐵網入滄海,
裹得珊瑚樹一株。
鶯脰湖邊輕借看,
十分光彩照吾廬。
開到將離,謝娘池館春先老。玉驄芳草。煙景無多好。
杜宇聲中,忍見春歸了。云涯渺。貯愁多少。珍重眉痕小。
多情樵牧頻簪髻,無主蜂鶯任宿房。
塵囂遠避白云端,磴道盤迂禮佛壇。
已許三生緣未盡,相忘一劫事何難。
睡蓮毋佩傷興寐,夢草空懷記恣歡。
是夜殊途成永訣,此情誰復問增刪。
霹靂如春雨似秋,
蘭陵冬夜憶黃州。
茂陵封禪期身后,
恰恰營成小竹樓。
古今生滅誰與言,
十二萬年天一元。
道人欲作呂山哭,
一溪明月湖東軒。
一掬相思,淚花紅泫珍珠小。怨懷難料。應有襟痕較。
不締同心,枉向離魂繞。重拋掉。障顰人渺。留傍桃花笑。
一徑煙霞護鶴田,滿川花柳蔭漁船。
人間萬事此真樂,天外孤鴻翼自翩。
宦海澹于浮海興,月山高并華山眠。
行藏直要關風化,不是尋常漫乞年。
蕭郎雅工金碧畫,愛畫碧雞與金馬。
畫作千山紅樹圖,行色秋光兩瀟灑。
搖落深知宋玉悲,登山臨水送將歸。
丹林初曉清霜重,紫谷斜陽赤燒微。
故人辭我故鄉去,滇樹遙遙接巴樹。
桑落他山共醉時,楓香客路銷魂處。
白首遐荒老未還,流波落木慘離顏。
錦城紅濕那能見,千里隨君萬里攀。
市跡才通便不清,
深藏塞外不知名。
中原無限佳山水,
雜沓人來亦世情。
海內奇士如君少,雙眼識君恨不早。
紛紛俗士盡輕肥,嗟君短褐長安道。
男兒有骨不乘時,處處相逢薦福碑。
請君試秘豐城劍,他年倘有張華知。
此子分明似克肖,寸心期許壯懷遙。
溘然朝露隨旸解,酷類空花過眼銷。
難作東門平等看,誰憑宋玉把魂招。
夭桃帶雨低垂葉,疑向軒前怨寂寥。
與君先后賦還山。我愛江山。君愛湖山。
非關褊性合棲山。叵奈冰山。轉憶云山。
投瓊佳句到青山。仰止高山。弦絕牙山。
而今宿草北邙山。夢破魚山。淚灑牛山。
午睡沈沈飽墨甜,惱人幽鳥語前檐。
扶頭酒醒猶欹枕,花信風高不捲簾。
世味久諳刀上蜜,人情已識水中鹽。
知心只有青青竹,冷淡相看更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