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望祭岳鎮海瀆十七首 送神用《凝安》。
維山及川,奠宅幽方。
我度其靈,降止靡常。
肅肅坎壇,既迎既將。
促樂徹俎,是送是望。
維山及川,奠宅幽方。
我度其靈,降止靡常。
肅肅坎壇,既迎既將。
促樂徹俎,是送是望。
山岳與河川,安處深遠之域。我揣度神靈,降臨與止息沒有常規。肅穆的祭壇,既已迎接又奉送。催促奏樂撤去祭器,既送別又祈望。
維:發語詞,無實義。
奠宅:安處、定居。
幽方:深遠之地。
度(duó):揣度、推測。
降止:降臨與止息。
靡常:無常、沒有常規。
肅肅:嚴肅恭敬的樣子。
坎壇:古代祭地的土壇,此處指祭祀場所。
將:奉送。
促樂:催促奏樂。
徹俎(chè zǔ):撤去祭祀用的禮器。
望:祈望神靈繼續護佑。
此詩為宋神宗熙寧年間(1068-1077)朝廷郊廟朝會樂章之一,用于望祭五岳、四鎮、四海、四瀆(合稱岳鎮海瀆)后的送神儀式。反映了宋代對自然神靈的祭祀傳統,以及通過儀式強化天人溝通的政治文化需求。
詩為祭祀送神樂章,以簡練語言描述迎神、送神的儀軌,體現古代帝王對山川神靈的敬畏。結構嚴謹,風格莊重,是研究宋代祭祀禮儀與郊廟文學的重要材料。
誰識山中別有春,
梅花為夢草為茵。
更馀布袋殘書卷,
不恨身貧恨道貧。
歲月無停晷,遷流快織梭。
寐來趨夜壑,老去皺恒河。
悟法東西祖,藏身大小何。
一漚能幾許,枉自著愁多。
生前磊落本無歧,死后還如貧賤時。
忠遇主知剛起廢,身隨事盡更何思。
戀鄉白鶴歸華表,濺淚黃花襯遠輀。
從此后峰云氣斂。惟留草色記年期。
大地絕纖塵,
面南看北斗。
嫁雞逐雞飛,
嫁狗逐狗走。
故人寥落似晨星,珍重書來問死生。筆意不如當日健,鬢邊應也雪千莖。
強裁尺素答相思,兩目眵昏腕力疲。牽率老夫令至此,門前猶說報書遲。
悠悠何物束筋骸,多少非心攪旅懷。
讀罷蓼莪篇欲廢,啼殘鸞鳥韻誰喈。
孤懸弧矢成虛度,得趣園林尚未諧。
傍塢榴花應共笑,鄉關回首幾重崖。
素娥青女年年,叫開閶闔驚初見。云居帝所,碧天滄海,一痕涌現。不是欃槍,卻攜斗柄,流光如練。數唐堯十日,文殊七曜,居諸外,真非幻。
休道罡風吹盡,底天工待人驅遣。雌霓劃破,玉虬安駕,涵虛奔電。何況今朝,飛仙信有,淮南雞犬。稱平生意氣,干霄拔宅,運璇璣轉。
綸扉家世動華夷,四十年來侍玉墀。
出入三朝稱國老,周旋二帝作經師。
君臣魚水同休戚,父子鰲峰接履綦。
白發內人渾記得,顯皇新擢狀元時。
名園重得聚英豪,暑月杯盤敢告勞。
匝水松陰鋪地闊,出墻山色帶城高。
時光老去深知惜,筆硯愁來漸懶操。
同是少年吟嘯地,新霜看上鬢邊毛。
起鳳才華錦水頭,鳴鑾仙步上瀛洲。
文傳莊叔棲云集,賦奏金卿花萼樓。
何國白環曾入貢,至今青海未全收。
廟堂終用平戎策,未許棲遲老一丘。
街鼓動,禁城開,天上探人回。
鳳銜金榜出云來,平地一聲雷。
鶯已遷,龍已化,一夜滿城車馬。
家家樓上簇神仙,爭看鶴沖天。
居常已喪我,臥病更忘懷。
隱枕隨群動,關門謝客來。
風波擾肝膽,土木委形骸。
萬物從攻伐,吾寧用樂哀。
雪底燕歌不可聽,
千峰不見一峰青。
幾年心著寒灰死,
敲碎他家老瓦瓶。
秋水伊人望眼迷,
吟魂蕭瑟仗提攜。
下回若遇扶貧秀,
乞訪柴門杜十姨。
昔賢抱奇識,閱世猶鼠肝。深顰畏軒冕,自謂山林寬。至今仰高躅,凜若冰雪寒。
我侯坐少孤,久著聚鹖冠。辛勤取微鴳,屢費黃金丸。歸來長太息,依舊一瓢簞。
偶逢隱者谷,愛此高巑岏。結廬面絕壁,所幸一枝安。
侯今未全老,每據伏波鞍。曷不持長纓,取虜報縣官。功名事不磨,未可樂丘墦。
嗟我如鷦鷯,盡室寄葦萑。謀居轉幽邃,欲把嚴陵竿。歸乏環堵室,始覺生理難。
因侯有華構,彌起百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