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宗朝享三十五首 迎神用《興安》。九變。 其四
〔應鐘為羽〕文以謨顯,武以烈承。圣訓之保,祖武之繩。有肅孝假,式嚴衎烝。神其來兮,以宜以寧。
〔應鐘為羽〕文以謨顯,武以烈承。圣訓之保,祖武之繩。有肅孝假,式嚴衎烝。神其來兮,以宜以寧。
文治憑借謀略彰顯,武功依靠功績繼承。保持先圣的訓誡,遵循祖先的足跡。恭敬地表達孝心,莊重地進行祭祀。神靈請降臨吧,帶來適宜與安寧。
謨:謀略、計謀。
烈:顯赫的功績。
祖武:祖先的足跡,代指祖先的事業(yè)。
繩:遵循、繼承。
肅:恭敬。
假:通'格',至、到,此處指表達(孝心)。
式:發(fā)語詞,無實義。
嚴:莊重。
衎(kàn)烝(zhēng):祭祀時進獻祭品。
宜:和順、適宜。
此詩為南宋寧宗朝宗廟祭祀時所用的迎神樂章(《興安》曲第九變第四首)。宋代帝王重視宗廟祭祀以彰顯正統(tǒng),詩中通過頌揚祖先功績、描述祭祀儀式,旨在強化皇權與祖先的關聯(lián),祈求神靈護佑國祚安寧。
作為宮廷祭祀樂歌,全詩以追慕祖先功績、描述祭祀儀式為核心,傳遞尊崇祖德、祈求神佑的主旨,語言莊重凝練,結構嚴謹,是宋代宗廟祭祀文化的典型體現(xiàn)。
此山容我再來否,聊復尋師嗣昔游。云外遙知僧在定,門前依舊水長流。涼生殿角停揮麈,月滿林閒靜牧牛。卻笑閒人閒未得,天明荷鍤出西疇。
欲參詩律似參禪,妙趣不由文字傳。個里稍關心有誤,發(fā)為言句自超然。
秋殘冬又至,霜月倚欄干。寂寞小樓夜,商飆入坐寒。
城里多丘壑,名園更學山。何來峰十二,風雨恐飛還。抱石云長冷,流花水不閒。人疑太湖上,銷夏第三灣。
十年握手愧君知,澒洞風塵鬢已絲。元叔倚門終骯臟,長卿慢世自棲遲。過河獨抱枯魚泣,斫地空歌老驥詩。隴首云飛秋色起,江湖又是雁來時。
歲行六十復庚辰,林下相看各遠塵。已遂還家君有地,未成報國我何人。高歌緣酒應須醉,細字青燈尚可親。漫道梅花堪介壽,雪晴初見九峰春。
一辭仙仗下皇闈,久直青藜許暫歸。初拜金函持漢節(jié),旋裁宮錦作萊衣。幔亭望入丹梯近,瓊海行占紫電飛。白首交情能不負,鄭玄門下似君稀。
冬盡彩葉暮,金石亦懷傷。冰鱗不能起,水鳥望川梁。客子仿永夜,寂寞幽意長。臥歇丹丘采,坐失曾泉光。結眉慘成慮,銷憂非羽觴。此心冀可緩,清芷在沅湘。
亂水號新港,頹云蘸古城。山樓遙出沒,野日自昏明。樹冷禽聲滅,霜高鶻翅輕。夢歸今未得,寂寞寸心驚。水落芙蕖老,山高薜荔長。野云吹不斷,晚雨氣先涼。信筆題詩逸,停杯漉酒忙。酣歌露雙足,有意濯滄浪。
極目江湖水浸云。不堪回首洛陽春。天津帳飲凌云客,花市行歌絕代人。穿繡陌,踏香塵。滿城沈醉管弦聲。如今遠客休惆悵,飽向皇都見太平。
四扁恢恢專使去,徵文藹藹兩生來。百年六月?lián)]炎翰,人訝蓮花火里開。
冷翠何冥密,幽尋獨坐時。扉開流水過,風靜到云遲。懶性知終棄,虛心幸自持。偶然吟未穩(wěn),清響動高枝。
不寐夜偏永,無媒春自憐。江湖夢欲斷,胡越意茫然。樹色籠孤月,雞聲阨曙煙。轉令親濁酒,猶自悔賓筵。
醮罷琳宮日更長,坐看幡影午悠揚。幽人喚起青童睡,苔徑掃花筠帚香。
明春杏花人滿頭,今年且占木稚秋。老夫醉寫龍門罷,閒看盆魚自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