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火祀大辰十二首 捧俎用《豐安》。
萬匯攸成,四方寧謐。
工祝致告,普存民力。
迺薦斯牲,為俎孔碩。
介以繁祉,式和民則。
萬匯攸成,四方寧謐。
工祝致告,普存民力。
迺薦斯牲,為俎孔碩。
介以繁祉,式和民則。
萬物皆得以成長,四方安寧太平。祝官致辭禱告,旨在保全民力。于是獻上犧牲,禮器碩大豐盛。祈求賜予厚福,調和民眾法則。
萬匯:萬物,萬類。匯,類。
攸成:得以成就,完成。攸,助詞,無實義。
寧謐(mì):安寧,平靜。
工祝:古代祭祀中司祝的人,即祝官。
致告:致辭禱告。
迺(nǎi):同“乃”,于是。
薦:進獻,獻祭。
俎(zǔ):古代祭祀時盛肉的禮器。
孔碩(shuò):非常碩大。孔,很;碩,大。
介:祈求,借助。
繁祉(zhǐ):眾多福澤。祉,福。
式:用,以此。
和:調和,和諧。
民則:民眾的法則、規范
此詩為宋代《納火祀大辰十二首》組詩之一,用于“捧俎”祭祀環節。“納火祀大辰”是古代祭祀星辰(大辰,指心宿)的儀式,旨在祈求豐收、安寧。宋代延續傳統,此類郊廟歌辭多為官方創作,反映當時對農業、民生的重視及“敬天保民”的思想。
全詩圍繞祭祀捧俎環節展開,既贊頌萬物安寧之景,又通過獻牲祈求福澤,體現“敬天”與“保民”的結合。作為宋代祭祀樂歌,語言莊重、主題明確,是研究古代祭祀文化與政治思想的重要文本。
中峰深且寒,欹接海邊島。
松凋不死枝,花坼未萌草。
飛瀑吼蛟宮,幽徑分鳥道。
伊余空寂徒,浮光寄枯槁。
冥游天地間,誰兮可尋討。
孤立云霞外,誰兮可長保。
茲來仁者來,還稱太白老。
荷策扣巖扃,重席展懷抱。
示我商頌清,休夸郢歌好。
報投慚抒辭,難以論嘉藻。
絕頂深棲萬慮平,路盤危石雨苔青。
江涵迥漢供閑望,雪映幽窗卷舊經。
磬擊曉霜禪乍起,枕搖秋浪夢初醒。
為鄰自有忘機者,月下時時扣竹扃。
海山孤僻非蓬島,霧泠云深松桂老。
有客凝冬何太高,巨野宵征苦相討。
巖房杳杳凌寒空,冰霜落落分譚叢。
誰云百城沉古月,自笑八面生清風。
俄然別我還歸去,惠理之徒望回馭。
重重無盡樓閣門,到必為時略輕據。
絕頂久潛隱,心閑道更真。
山深林下雪,堂靜晝無人。
云抱看經石,禽接入定身。
敢言他世約,安養愿相親。
昨夜黃斑入縣來,分明蹤跡印蒼苔。
幾多道德驅難去,些子豬羊引便來。
令尹聲聲言有過,錄公口口道無災。
思量也解開東閣,留取頭蹄設秀才。
下田憐沮澤,環堤圪成雉。
堯湯水旱時,蓄泄得專利。
泥資數斗沃,場謝千金貴。
何物代天工,嘉此老農智。
蘋末風休飛閣深,亭亭日御漸流金。
火云接影橫銀漢,水鳥無聲下翠陰。
渴想孤山同飲露,煩思楚殿獨披襟。
柘漿粔籹都無味,衛玠清羸欲不任。
風水分雙洞,幽奇類沃洲。
猿吟清徹夜,山色冷宜秋。
云擁階前石,鐘殘竹畔樓。
賢哉白太守,五馬舊曾游。
幽景遠囂俗,重來興未窮。
鐘聲翠微里,剎影碧溪中。
地冷庭松瘦,門閑野徑通。
幾因深夜話,密雪下寒空。
結根依靜砌,蕭灑映禪房。
高節欺群木,青陰過短墻。
夜聲喧夢枕,秋露滴琴床。
遙想添吟思,閑觀到夕陽。
五人四百有余歲,俱稱分曹與掛冠。
天地至仁難補報,林泉幽致許盤桓。
花朝月夕隨時樂,雪鬢霜髯滿座寒。
若也睢陽為故事,何妨列向畫圖看。
五馬雍容出鎮時,都人爭看好風儀。
文章一代喧高價,忠直三朝受圣知。
帳下軍容生劍戟,門前行色擁旌旗。
云籠古戍黃榆暗,雪滿長郊白草衰。
出去暫開貔虎幕,歸來須占鳳皇池。
鬢間未有一莖白,陶鑄蒼生固不遲。
空巖清夜坐,蘚徑積深雪。
瞑目思古人,徹曙落殘月。
童敲石磬寒,猿掛枯枝折。
杳杳無限情,分明向誰說。
鶴唳峰前路,行行世慮消。
蘿交藏石竇,云破露山椒。
樹老形多怪,人閑色似驕。
誰同訪諸謝,煙草滿溪橋。
海國浮輕檝,悠悠興未闌。
草隨春岸綠,風倚夜濤寒。
沙鷺宜相狎,霜蟾望更寛。
河聲西聼日,誰得共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