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宗郊前朝獻景靈宮二十四首 文舞退、武舞進用《正安》。
持翟成象,
秉朱就列。
旄乘整溢,
鳳儀諧節。
揮舒皇文,
歌蹈先烈。
合好效懽,
福流有截。
持翟成象,
秉朱就列。
旄乘整溢,
鳳儀諧節。
揮舒皇文,
歌蹈先烈。
合好效懽,
福流有截。
手持翟羽排列成禮儀之象,秉持朱色物品進入隊列。旄飾車駕整齊盈滿,音樂和諧契合節令。揮灑舒展帝王文德,歌舞頌揚祖先功業。協和美好共效歡悅,福澤流布遍及四方。
翟(dí):長尾野雞的羽毛,古代文舞的道具,象征文德。
旄乘(máo chéng):用旄牛尾裝飾的車駕,此處指儀式中陳列的儀仗。
鳳儀:鳳凰的儀態,此處形容音樂和諧,如鳳凰和鳴。
皇文:帝王的文德,指治理國家的文教德政。
先烈:祖先的功業,代指前朝賢明君主的功績。
有截:整齊、遍及,典出《詩經·商頌·長發》“海外有截”,此處指福澤覆蓋所有疆域。
此詩為南宋寧宗趙擴郊祭前于景靈宮朝獻時所用樂歌之一,屬《寧宗郊前朝獻景靈宮二十四首》組詩。景靈宮為宋代供奉歷代帝后神像的宮觀,郊祭前朝獻是重要禮儀程序,此詩用于文舞退場、武舞進場環節,反映了宋代對祭祀禮儀的高度重視及宮廷樂歌服務于禮制的功能。
全詩圍繞文舞退、武舞進的儀式展開,通過對禮儀細節的刻畫,展現宋代郊祭的莊重規格,既頌揚祖先文德武功,亦寄托福澤遍施的政治愿景,是研究宋代祭祀文化與宮廷樂歌的重要文本。
同源千里即同堂,三世論交鬢已蒼。舊德在人棠樹老,新詩貽我夜珠光。文章得路聲華遠,霄漢乘風羽翼長。計日黃金臺下路,馬蹄看爾踏春芳。
設郇公廚,開陶令宅,辦米家船。正百城煙水,霜花簇簇,滿堂書畫,仙筆翩翩。閬苑飛鸞,群真介壽,黃橘丹楓照綺筵。先生笑,是自家茶饌,不貸天錢。追陪詩酒多年。喜博識、多才寄畫禪。記春街論藝,一樓花雨,秋槎覽勝,萬頃魚天。瀟灑湖山,康強人物,尚有豪情續勝緣。重相祝,祝年年菊酒,常醉彭篯。
飯裹綠荷朝趁市,香浮青甕晚登樓。憑誰寫入鵝溪絹,一簇人煙古渡頭。
騁逐驕王子,先秋已合謀。會當一雨溽,坐使萬膻愁。望邏黃花口,催番白草頭。長年生牧地,駝馬不勝收。
早承師訓,體認佩服。明睿端莊,造詣純篤。昌明光大,不迷真傳。訂正三禮,后學賴焉。
騎龍直上白云天,剩有長虹天際懸。水繞鳳臺山聳翠,波回鱷渚樹含煙。韓公遺愛千秋著,湘子神工萬古傳。片片帆飛蝴蝶勢,祗今名喚六蓬船。
策疲薄暮到桃城,又是南來一日程。只見身寒知絮薄,忽然夢醒是驢鳴。酒旗未易沾行色,夜月偏宜照此情。那似長安騎馬客,風塵雖濁意尤清。
習習秋風伴醉吟,更深猶自發高音。寂寥燈火江山冷,巴子城頭夜氣沉。
等閒一葉破高云,一簇妖童十里塵。便與富兒償酒債,不須更倩郭仙人。
清陰滿窗戶,幽人澹無語。翠影交龍蛇,白日驚風雨。
江城落木已窮秋,病客初寒欲襲裘。暗室飛蚊猶撲面,不知天上火西流。
冷花疏竹閉閑亭,煮茗烹泉自著經。論長以吾為一日,言詩期爾續先型。溪山雪里堪移棹,兄弟行時合聚星。更頌烏衣三謝句,幾人清逸得寧馨。
楚人不識女須面,只畫昭君并莫愁。贏得江南窮相眼,自嗟空白一生頭。十相端嚴具足身,一團楊柳凈瓶春。石城莫與蛾眉看,羞不如人卻妒人。
買地還須共一都,已留墨妙付官奴。主人正似天隨子,家住煙波萬頃湖。
梅花不復見,況乃扳花人。花飛別故樹,粉黛化為塵。秋風捲落葉,蟲豸鳴悲辛。昏鴉投舊巢,匹侶自相親。缺月行復滿,歸云本無垠。因題憶花篇,此意難重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