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別廟樂歌五首 徹豆用《寧安》。
仙馭弗返,眇邈清都。
薦此嘉殽,既豐既腴。
奠享有成,鼓樂愉愉。
徹我豆籩,率禮無逾。
仙馭弗返,眇邈清都。
薦此嘉殽,既豐既腴。
奠享有成,鼓樂愉愉。
徹我豆籩,率禮無逾。
神仙的車駕不再返回,清都的居所遙遠渺茫。進獻這些美好的菜肴,既豐盛又肥美。祭奠享用已完成,鼓樂齊鳴和悅歡暢。撤去我的豆籩祭器,遵循禮儀沒有越矩。
仙馭:神仙的車駕,此處代指受祭的祖先神靈。
眇邈(miǎo miǎo):遙遠、渺茫。
清都:傳說中天帝的居所,這里指神靈所在的天界。
嘉殽(xiáo):美味的菜肴,指祭祀用的祭品。
腴(yú):肥美。
奠享:指祭祀時向神靈進獻祭品并請其享用。
愉愉:和悅、愉悅的樣子。
豆籩(biān):古代祭祀時盛放祭品的禮器,豆為木制或陶制,籩為竹制。
率禮:遵循禮儀。
逾(yú):超越、違背。
此詩為南宋紹興年間別廟祭祀樂歌之一,用于“徹豆”(撤去祭祀禮器)環節。紹興別廟是南宋皇室為祭祀祖先設立的輔助性宗廟,其樂歌需配合嚴格的祭祀禮儀。此詩創作于南宋初期,反映了當時恢復禮制、強化宗法制度的政治需求。
全詩圍繞“徹豆”儀式展開,依次鋪陳薦殽、奠享、徹器的過程,強調禮儀的嚴謹與完備。作為祭祀樂歌,其核心價值在于記錄南宋宗廟祭祀的具體儀軌,兼具文學性與禮制文獻價值,是研究宋代宮廷祭祀文化的重要材料。
托跡連年似轉篷,伯勞西去雁飛東。誰知同作天涯客,光景依稀兩地同。
記得湖山話別時,一壺濁酒解相思。而今轉積相思恨,怕看仙人月小詩。
絕意紛華百不求,先生自是忘機儔。山深林密長遺世,可是淮南身后不。
懶逐風塵惟裹足,欲除煩惱只低頭。不才自秘先生句,贏得揮成掛小樓。
此日朱明洞,誰同對濁醪。宦途窮執戟,人代絕抽毫。雞犬聞天路,魚龍泣海濤。傳家大令在,忍睹鳳凰毛。
驟得天涯訃,真成地下游。羅浮殘月墮,碣石斷虹留。慘淡青黎閣,嵯峨白玉樓。梅花一萬樹,何處掛吳鉤。
石室瑤華閟,泉臺玉樹遙。神游今八極,宦跡舊三朝。客競傳中論,人誰賦大招。那堪潞河望,風色暮蕭蕭。
邂逅為玄日,踟躕射策年。飛觥桃葉下,授簡竹林前。調已中華絕,名應大海傳。亂山銅柱外,若個是新阡。
泉泓石蟹如烏頭,
一種為類太微生。
此地逢君宜見假,
才方入手便橫行。
折枝皆可添瓶供,貴賤看來有小差。
一夜繁英都落盡,紫薇不及馬藍花。
鄉園昔別已多年,月旦今評孰最賢。
老我但知閒是好,絲瓜藤下枕書眠。
君到居庸北,應憐一雁回。
沙平疑地盡,山豁訝天開。
落日重關閉,秋風萬馬來。
勉旃從此役,莫上望鄉臺。
船來船來船莫回,明日大兵絡繹來。大船千計小船百,汝不載兵官汝責。
吏胥藉兵橫索錢,大船小船愁不言。商賈裹足行客遠,但恐捉船去難返。
大船額足小船留,腰纏已滿憑歸休。小船歸休下流走,逃命渾如喪家狗。
大船峨峨行載兵,沿途需索倍取盈。行船一萬坐者半,船值日向縣官算。
縣官供給稍不時,健兒一怒鞭梢笞。
秋風萬里南歸客,欲耕無田住無宅。
重陽無酒無黃花,更嗟不及陶彭澤。
五年客里逢重陽,江山信美嗟吾鄉。
黃花猶向戰場發,次公雖醒何能狂?
青山入城誇富貴,卜居已失山家味。
每逢佳節欲登高,卻嫌山有金銀氣。
湘子橋頹石欲枯,文公祠古寒秋蕪。
潮州老守掛冠去,南來吾道行益孤。
海氣昏昏天欲墜,且食蛤蜊知許事。
滿城風雨鑄新詩,幸無敗興催租吏。
堂堂黼座設朝儀,
神武初元立國時。
一百一聲聞祝炮,
滿城紅日早懸旗。
雪夜梁王宴,霜秋宋玉愁。回瞻嵩岳峙,去逐楚江流。少室三花樹,滄浪一葉舟。南行正搖落,知爾憶林丘。
湖水回城郭,風流暇日多。宵追李白泛,時聽越人歌。伐鼓驚鷗鷺,揚橈拂芰荷。須君為地主,獨舸杪秋過。
愛汝今山簡,為邦復水鄉。幽懷寄魚鳥,儉德續羔羊。憑幾煙霞潤,搴帷蘭杜香。誰知詞客興,不下大夫堂。
烽火消鄉落,僧糧斷月中。有魂依草綠,無淚濺花紅。
大難身經慣,浮生意久空。坐深霖雨夜,瀟灑入洪濛。
白刃驚禪窟,清風掃晚煙。長貧原至計,不死荷皇天。
冢響鵂鹠夜,魂消海蛋船。從今更無物,即是未生前。
鐘鼓分明歇,香煙亦斷燒。南塘忽有興,蕭寺遂無聊。
竹徑因時塞,腰支減食消。安禪難制毒,豺虎下青霄。
舉世沈迷大道,傍門小法求丹。
咽津納氣等成仙。真個無知癡漢。
何異雄雞抱卵,夢同啞子交言。
陰陽非類隔天淵。總是盲修瞎煉。
為底胡姬酒,長來白鼻騧。
摘蓮拋水上,郎意在浮花。
虛空自在由舒卷,
巖穴何曾礙往回。
只向旁山依水住,
莫教行雨出溪來。
海波碧,天遠垂空漾色。危欄外,仍見片帆,載了斜陽返鄉國。簾前燕似客。還識。分飛可惜。江關去,應倩塞鴻,來與羈人伴岑寂。
連宵夢難覓。況雨上高樓,風送涼汐。孤燈孤影搖長夕。將一枕清怨,數年悲感,哀音零亂付鄰笛。悵然淚輕滴。
追憶。但悽惻。更獨倚浮云,共羨歸翮。寒煙裊娜秋無力。似別恨縈繞,舊懷牽織。滄溟迢遞,倦望眼,自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