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以后蠟祭四十二首 后稷位酌獻用《穆安》。
維后之功,配天其大。祀而稷之,萬世如在。
黃冠野服,駿奔皇皇。自古有年,神其降康。
維后之功,配天其大。祀而稷之,萬世如在。
黃冠野服,駿奔皇皇。自古有年,神其降康。
后稷的功績,與天相配宏大無比。祭祀后稷,千秋萬代他仿佛仍在。頭戴黃冠身著粗服,眾人急速奔來莊重虔誠。自古以來多有豐年,神靈請降下安康。
維:句首語氣詞,無實義。
后:指后稷,周族始祖,被尊為農神,傳說中教民稼穡的農業始祖。
配天:與天相配,指功績宏大可與天齊。
稷:本指谷物,此處代指后稷。
黃冠野服:平民的裝束,黃冠為農夫之冠,野服指粗布衣服,代指參與祭祀的民眾。
駿奔:急速奔走。
皇皇:通“遑遑”,莊重急切的樣子。
有年:豐收之年,“年”指谷物成熟,代指收成。
康:安康,福澤。
此詩為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官方修訂蠟祭禮儀時所作,屬《紹興以后蠟祭四十二首》之一,用于后稷神位前的酌獻環節。蠟祭是古代年終祭祀百神、祈求豐收的重要典禮,后稷作為農神是核心祭祀對象,反映南宋對農業的重視及禮儀制度的恢復。
詩通過贊頌后稷功績與祭祀場景的描繪,表達對農神的崇敬與豐收祈愿。作為宋代官方祭祀樂歌,語言質樸莊重,結構嚴謹,是研究宋代祭祀文化與“重農”傳統的重要文獻。
發誓游四方,言歸多自責。
秋髙風浪險,懐家萬山隔。
江北與江西,夢寐困行役。
去年病褵褷,客死亦何惜。
心空病自退,藥裹漫山積。
今日秋又深,誰念饑凍逼。
祗幸徤于酒,酒盡從墮幘。
醒來聽談空,鳥啼晚峰碧。
墻擁雙扉鎖錦窩,溪聲不敵樹聲多。
誰家種麥曾名嶺,今日尋梅且陟坡。
萬廈棟梁巢燕雀,四山風日養松蘿。
園丁自飽栽花利,月給楊家得幾何。
籬笆雨過晚陽紅,碧襯秋空點染工。
河鼓星高鐘異卉,銖衣煙靚裊西風。
香挼茜彩涂姜色,蔓引涼姿入豆叢。
為藥尚猶分黑白,此花豈與易羊同。
才接軍符便起程,此行要并鐵山名。
孤忠解得孤城急,一勇判來一死輕。
堂屋依湖空柳色,廟門當路枕松聲。
丈夫對著褒榮典,誓挽天河洗甲兵。
廣平一寸鐵,不信句煉柔。
猶疑雪月競,韜玉無處求。
神人藐姑射,夜趁嫦娥游。
縹緲不可見,天風想琳璆。
不是金涂丈六仙,莊嚴法界想西天。
自因僧浄鐫空像,誰說秦皇纜海船。
全體未知何日現,半生且坐此山禪。
石頭照水無塵土,飽聽鐘聲雜管弦。
稚川曾此倒靈瓢,闌上銀床壓甃腰。
丹氣騰空知幾轉,神光射屋起中宵。
有茶可品春煎細,何疾能治曉汲遙。
萬古仙蹤應不泯,轆轤聲落病僧寮。
春云冷壓渡頭槎,春色晴翻浦際沙。
并浴??依水柳,成圍蝴蝶舞江花。
富池軍額無全籍,治邑農功有幾家。
指日并馳天路去,莫揮客淚苦悲笳。
葛翁行滿赤烏年,丹灶離披已絕煙。
龍在此泓誰得見,路通別邑自相傳。
樹頭雷兩遺神火,巖腹莓苔帶海涎。
有耳不須聞浪涌,只消采乳亦通仙。
鸚柔猩艷勝西川,有色無香意態妍。
吟令美招名友聚,眠春羞并醉妃傳。
錦城紅濯垂絲雨,繡幄青籠秉燭煙。
莫待臙脂成粉去,月明便好泛金船。
弄粉調紅抹野姿,寂寥誰抱遠書思。
粧凝彩日含朱粉,艷染光霞拆紫絲。
守戍自知身是女,發祥誰見樹生芝。
晚橈歌斷何人望,遺得天隨醉后詩。
鄂侯遺部曲,多歲此為農。
茅店罷殘暑,松巒出亂鐘。
溪流分別塢,晚色失前峰。
去去遺仙跡,蒼云幾萬重。
瘦葉浮根傍柳磯,水天秋色夕陽時。
晶晶紅染累垂糝,裊裊涼搖軟弱枝。
挼汁自能為酒母,托名誰制作風宜。
花開只熨溜翁眼,可奈漁翁醉不知。
有聚無分比蒜強,春苗數尺紫莖長。
青蒼暗接多重葉,紅白爭開五月涼。
罔使蒸?食氣,祇堪當肉潤吟腸。
山廚櫻筍同時薦,不似花心瓣瓣香。
以矩名軒義已諧,方方尋丈自恢恢。
勿侵四壁藩籬限,不費一天風日來。
學者毋欺惟暗室,圣門所樂只靈臺。
盍朋但讀立齋記,誰謂顏居曰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