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宗朝享三十五首 盥洗用《干安》。
天一以清,
地一以寧。
維皇精專,
承神明靈。
娥御墮津,
瀆祇揚溟。
盥事允嚴,
先祖是聽。
天一以清,
地一以寧。
維皇精專,
承神明靈。
娥御墮津,
瀆祇揚溟。
盥事允嚴,
先祖是聽。
天因純一而清明,地因純一而寧靜。我皇精誠專一,承奉神圣神靈。女御降臨水邊,河神揚起波濤。盥洗之禮嚴謹,先祖靜聽此聲。
天一以清:化用《老子》“天得一以清”,指天因純一(道)而清明。
地一以寧:化用《老子》“地得一以寧”,指地因純一而寧靜。
精專:精誠專一,形容帝王祭祀時的虔誠態度。
娥御:指祭祀中侍奉神靈的女官或神靈的侍者。
墮津:降臨水邊,“墮”通“隳(huī)”,此處意為降下。
瀆祇(dú qí):河川之神,“祇”指地神。
盥(guàn)事:指祭祀前的盥洗禮儀,古人認為凈手以示對神靈的尊重。
允嚴:確實嚴謹,強調禮儀的莊重規范。
此詩為南宋寧宗趙擴朝宗廟祭祀時的盥洗儀式所用樂歌。宋代郊廟朝會歌辭多由禮官或文臣奉命創作,用于規范祭祀禮儀,體現對祖先的尊崇與國家禮制的莊嚴。
全詩圍繞祭祀盥洗儀式展開,以天地因“一”清寧起興,強調帝王承奉神靈的精誠,描繪神靈降臨、河川顯靈的場景,突出盥洗禮儀的嚴謹,最終傳達對先祖的敬畏與祈求護佑之意,是宋代宗廟祭祀文化的典型體現。
結茅就僻境,盤曲下平地。
啟牖納日暄,抱膝可假寐。
入春尚凝寒,屋頭余雪積。
擁爐寡朋儔,折梅代把臂。
案書與瓶花,間雜無行次。
抽書惟信手,看花亦隨意。
書到賞心時,花香忽入鼻。
欣然有至樂,舉觴得一醉。
醉醒總自適,脫屣遺名利。
為語風塵客,誰能領此致。
是誰行邁閔宗周,
淚灑西風病不瘳。
幸對南山無盡景,
眼看云物手搔頭。
眼有紫棱安用,
眉無黃色何妨。
自斷非封侯相,
尚堪作牧牛郎。
水田漠漠稻粱秋,夾岸雙渠向北流。
平屋寒煙收不起,綠楊陰里過磁州。
燕麥爭飛,兔葵如簇。斜陽影外傷心目。
十年此地盛樓臺,繁華一瞬驚吹燭。
幾絲垂柳寒塘,穩睡雙雙屬玉。
樵歌魚笛,恍聽當時曲。
草色月凄迷,鈴聲風斷續。
雪冷前村流水香,
溪橋千樹月痕涼。
冰肌耐卻寒威瘦,
縞素魂交睹靚妝。
曠古登應少,問之石不知。
此山初得主,千岳覺增奇。
葉動鳴泉處,橋寒亭午時。
有來爭勝槩,切莫突西施。
休言無地起樓臺,十個花窠沒處栽。
東近比鄰西近水,且教紅白面墻開。
海水蒼蒼情始移,雷淵爢散殆天為。
超遙有美今焉薄,獨立知君世可遺。
龍漢幾曾聞劫換,鷗波終是怨歸遲。
錢郎只詡中興步,犖確誰憐老退之。
過盡一春雨,園林氣少和。
偶然扶楖栗,復爾坐盤陀。
小草數行字,殘花一曲歌。
公卿非傲汝,無奈愛閑何。
碧霞樓上常先曉,
白玉宮中愛早寒。
亂玉甃成池浴鳳,
渾金削就棟棲鸞。
負郭成溪隱,閒情合灑然。學耕時省稼,試釣或臨淵。
碧柳垂門外,青山繞座前。偶延雙蓋入,光采照池蓮。
小筑南洲迥,鳴騶喜賁然。芰荷迎劍佩,簫鼓振林淵。
酒繼平原后,詩追大歷前。使君饒藻逸,伯仲見青蓮。
何來三竺倚山椒,妙相莊嚴絕世囂。
祥鳥擬窺丹鷲出,曇花偏傍白猿嬌。
摩珠峰頂晴看月,梵語江門隱聽潮。
六鑿塵根俱洗盡,可容香缽解金貂。
井空寒不流,
汲取不知夏。
披襟醉瑤華,
白榆歷歷下。
有智大丈夫,發心貴真實。
心真萬法空,處處無蹤跡。
所謂大空王,顯不思議力。
況復念世間,來者正疲極。
一茶一湯功德香,普令信者從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