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祀明堂前朝享太廟二十一首 升殿用《干安》。
肅哉清宮,
??珠照幄。
神之來思,
八音振作。
赤舄龍章,
奉玉惟恪。
匪今斯今,
先民時若。
肅哉清宮,
??珠照幄。
神之來思,
八音振作。
赤舄龍章,
奉玉惟恪。
匪今斯今,
先民時若。
莊嚴的太廟,明珠照亮帷幕。神靈降臨,八音齊鳴。祭祀者穿著紅鞋龍紋禮服,捧著玉圭無比恭敬。并非今日如此,而是遵循祖先的方式。
肅:莊嚴。清宮:指太廟,祭祀祖先的宮殿。
??(yǎo):同“煌”,明亮。珠:珍珠。幄(wò):帷幕。
神:指祖先神靈。思:語氣助詞,無實義。
八音:古代八種樂器,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的合稱,代指音樂。振作:齊奏。
赤舄(xì):古代帝王或貴族所穿的紅鞋。龍章:繡有龍紋的禮服。
奉玉:捧著玉圭(祭祀用禮器)。惟:語助詞。恪(kè):恭敬。
匪今斯今:并非現在才這樣。匪:通“非”,不是。斯:此,這。
先民:祖先。時若:遵循,順從。時,通“是”;若,順。
此詩為南宋高宗朝祭祀明堂前祭祀太廟的禮儀樂歌,用于升殿儀式。宋代高度重視宗法制度與祭祀禮儀,此類樂歌是宮廷祭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莊重的儀式強化對祖先的尊崇與統治合法性的宣揚。
詩中詳細描繪了祭祀太廟升殿時的莊嚴場景,展現了宋代宮廷祭祀的規范與虔誠,既是對祖先的追思,也反映了當時“敬天法祖”的政治文化傳統,具有重要的歷史與禮儀研究價值。
看花須及未開時,莫待離披一片飛。宿雨欲勻新步障,曉風還展最高枝。誰家桃李園開宴,昨夜池塘夢有詩。九十風光催著眼,芳春那肯負佳期。
誰家阿堵點能真,四十馀年不數人。臨穎筆端饒氣槩,泰和象外妙精神。閒留我在心千古,老遇君來貌一新。骨相山林今已定,不勞物色向風塵。
昔日循良吏,獄空無怨聲。刑清本無術,心地要先清。
王生非狂者,乃以善哭稱。每至欲悲時,不閒醉與醒。音詞初惻愴,涕泗隨縱橫。問之無所言,坐客笑且驚。王生不暇恤,若出諸其誠。嗟我與生友,此意猶未明。絲染動墨悲,麟亡傷孔情。韓哀峻嶺陟,阮感窮途行。涕流賈太傅,音抗唐衢生。古來哭者多,其哭非吾名。生其偶然歟,何苦摧神形。如其果有為,為爾同發聲。
祖翁舊業未荒蕪,賴有西乾古丈夫。白社一燈懸太白,湖光千頃接天湖。林間趺坐花香滿,水際閒行鶴影癯。珍重清光似明月,長留孤棹在菰蒲。
荏苒歲云暮,雪霜天正寒。取程毋太急,御下放教寬。朝夕去家遠,關山行路難。邊頭辦功業,恐不在儒冠。
寒云掩映廟堂門,旅客秋來薦水蘩。山鬼暗吹青殿火,靈兒晝舞白霓幡。龍輿已逐蜂頭夢,魚腹空埋水底魂。斑竹叢叢雜芳杜,鷓鴣飛處欲黃昏。
至德不可傳,靈龜不可侶。草木還根蒂,精靈歸妙理。我學杳冥道,誰能測窮已。須待九轉成,終會長沙市。
先生天下士,墓木已蒼蒼。寒后知松柏,群中有鳳凰。君王思汲黯,嶺海念桐鄉。堪笑當年事,萋菲亦似簧。
去年八月吾入科,二妹開帷送五哥。今日五哥復北上,房空鏡暗馀輕羅。二月梨花幾樹云,九曲黃河千尺波。忽然念此杳如夢,落日掌船煙霧多。
著我春江聽雨眠,漚波亭下水如天。當時度得參差玉,吹起春風滿釣船。
蔣陵南望越山長,旅舍相依愛二方。澤霧幾年成豹采,風飆今日待鷹揚。塵途誰辨安邦手,藿食頻回濟世腸。塊壘未平聊縱酒,如卿端許預吾狂。
貞觀款書丈二紙,不許兒奇專父美。何為寥寥寶是似,遭亂真歸火兼水。千年誰人能繼趾,不自名家殊未智。嗟爾方來眼須洗,玉躞金題半歸米。云物龍蛇慘動紙,父子王家真濟美。庾翼小兒寧近似,滄溟浩對蹄涔水。騰蛇無足蜈多趾,以假移真信用智。龜澼雖多手屢洗,卷不生毛誰似米。直裂紋勻真古紙,跋印多時俗眼美。誠懸尚復誤疑似,有渭方能辨涇水。真偽頭面摸趺趾,久假中分辨愚智。寶軸時開心一洗,百氏何人傳至米。
浮云亦有廬,歸與老農居。半畝林塘外,三春風雨馀。將乘無事日,更讀古人書。咫尺先公墓,松間且荷鋤。
海寇無端欲弄兵,滿廷文武策誰成。兒夫自有終軍志,未必中朝許請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