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郊前朝獻景靈宮二十一首 文舞退、武舞進用《正安》。
于皇樂舞,進旅退旅。
一弛一張,笙磬具舉。
豈惟玩聲,象德是似。
神鑒孔昭,福祿來予。
于皇樂舞,進旅退旅。
一弛一張,笙磬具舉。
豈惟玩聲,象德是似。
神鑒孔昭,福祿來予。
啊,這盛大的樂舞,進退有序。節奏張弛有度,笙磬齊鳴。豈止是欣賞樂聲,更是象征德行。神明明察秋毫,賜下福祿予我們。
于皇:嘆詞,表贊美,猶'美哉'。
旅:古代樂舞的行列,此處指進退的隊列。
弛張:指樂舞節奏的松緊變化,張弛有序。
笙磬:笙為管樂器,磬為石制打擊樂器,代指祭祀樂器。
象德:象征帝王的德政,體現禮法秩序。
孔昭:非常明察,孔,很;昭,明。
予:賜予,此處指神明降福。
此詩為南宋高宗趙構郊祀前祭祀景靈宮的樂歌,屬《正安》樂章,用于文舞退、武舞進環節。反映了宋代祭祀禮儀中通過樂舞彰顯德政、溝通神明的傳統,體現帝王對禮法秩序的重視。
詩為祭祀樂歌,以樂舞的有序與樂器的和諧為核心,強調樂舞不僅是視聽之娛,更在于象征德政、溝通神明。語言莊重,功能明確,是宋代禮儀文化的典型體現。
尚書襟懷絕蕭灑,揮毫往往凌董馬。平生一筆頗自珍,數尺新圖為君寫。齊山遙接吳山青,碧波萬頃孤帆征。東風綠遍汀洲草,總是岐亭離別情。一向江南一江北,離情浩蕩嗟何極。正如江上之碧波,縱有并刀那剪得。當時巳足令心愁,如今況復隔羅浮。掩圖卻上高臺望,但見遠海連天流。莫歸朝出誰與似,蜃霧蠻煙結悽楚。木棉花落鸚鵡飛,苦竹叢深鷓鴣語。
瑤巖嵯峨兮龍翔鳳飛,玄廬肅啟兮松楸露晞。東望宰隴兮券臺依依,靈辰不留兮夷床曉移。紫萸黃菊兮奠祖一卮,熏爐經卷兮儼如生時。靈幄香銷兮猶有嬪衣,音容寂寂兮萬古永歸。龍?黼翣兮驂神魌,一聲萬里兮風號谷悲。
皋北三載愧儀刑,學術那堪立戶庭。顧我自知太玄白,如君本是出藍青。老去門徒多謝遣,病來意緒轉沉冥。高賢豈訝無名藉,十哲由來是俗稱。
湖山清氣鐘而翁,生兒亦有古人風。年年送橘拜床下,甚愧我非龐德公。今年霜落洞庭早,橘熟先于葑田稻。青衣童子黃金丸,橘頭摘來霜未乾。儂家食指百三十,分甘喜得皆波及。嬌癡堪笑兩曾孫,手弄金丸口欲吞。阿翁老饕三咽畢,□教食之還自吃。一枝一枝復一枝,翁有笑聲孫亦咍??菽c久似長卿渴,甘露適從仙亭來。楚江萍實不可得,華峰藕亦無人識。冷比雪霜甘比蜜,此句真可題此橘。韓子之詩今代無,借作報章揮我筆。懷哉故人家洞庭,七十二峰環翠屏。洛陽秋風塵滿城,莫能污爾雙鞋青。南山不爛黃河清,正須坐閱三千齡。山中舊識諸耆英,煩道老夫多寄聲。
帝遣豐隆鎖赤城,海飄零雨打篷聲。單車欲問迷茫處,撞破青山不是鯨。
仲言多麗藻,晚水獨芙蓉。梁苑仍秋過,仁祠又夜逢?;亓滞ò抵?,去雨帶寒鐘。愿向空門里,修持比晝龍。
束發履宦途,妄意遵伊周。遭逢誤明主,黽勉三十秋。乞骸賦歸來,荒蕪念田疇。所學期不負,此志終遂否。飄飄赤松子,聊復從之游。
錢塘佳麗冠南州,故國繁華逐水流。龍虎已消王霸氣,江山空鎖古今愁。吳臣廟冷潮喧夜,宋主陵荒塔倚秋。最是西湖歌舞地,數聲漁笛散鳧鷗。
地處東西扼要渠,人民各異樂同居。由來種族多歧視,到此相安亦太奇。
南峰北峰雨晴初,愛此濯濯碧芙蕖。便從谷口請學稼,復憶太行曾讀書。洞猿出林曉偷果,溪獺上灘宵祭魚。時危相對失圖畫,欲借茅屋身巖居。
鄉關何處是,舟楫自秋冬。亦有趨庭禮,兼之令節逢。別筵猶昨日,貧信漫催儂。愁恨無多少,將詩取次供。
簌簌枝頭露,盈盈葉上珠。盈盈簌簌響秋梧,風雨渡江初。我意同明月,君心在五湖。五湖明月看時無,一夜轉山隅。
一聲清蹕九天來,睿主崇文寶運開。光動石渠春滉漾,香浮蕓閣晝徘徊。天顏有喜垂清問,御筆親題仰圣才。鉛槧小臣空悵望,五云深處認蓬萊。
來鵬姓僻人希睹,司馬名成帝未聞。獨有故人先識面,豫章前殿舊將軍。
若華煌煌縈日馭,氣朔盈虛積馀數。低鬟斂黛拜孀娥,孤負團圓十三度。生物趨功得歲長,山中獨厄黃楊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