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祀神州地祇十六首 亞、終獻用《文安》。
縮酌以祼,既旨且多。
三獻有序,情文愈加。
黃祇臨享,錫以休嘉。
廣茲靈祲,覃及邇遐。
縮酌以祼,既旨且多。
三獻有序,情文愈加。
黃祇臨享,錫以休嘉。
廣茲靈祲,覃及邇遐。
過濾清酒行灌地之禮,祭品既甘美又豐盛。三次獻酒儀式有序,情感禮儀更顯隆盛。地神降臨享用祭品,賜予我們美好福澤。廣布這神靈的福佑,延伸到遠近各地方。
縮酌:古代祭祀時濾酒去渣的儀式。
祼(guàn):古代祭禮,以酒灌地迎接神靈。
旨:甘美,指酒的味道醇厚。
三獻:古代祭祀中的三次獻酒儀式,亞獻、終獻為其中后續環節。
黃祇(qí):地神,因土地色黃,故稱。
錫:通'賜',賜予。
休嘉:美好,指福澤。
靈祲(jìn):神靈所降的福瑞之氣。
覃(tán):延伸,遍及。
邇遐(ěr xiá):遠近,邇指近,遐指遠。
此詩為南宋紹興年間朝廷祭祀神州地祇(地神)的郊廟樂歌,用于亞獻、終獻儀式。紹興年間(1131-1162),南宋政權初穩,統治者重視禮樂制度建設以鞏固統治、安撫民心。祭祀地祇是古代'祭地'禮儀的重要部分,旨在祈求土地豐饒、國家安寧。此詩應作于紹興年間修訂郊廟樂歌之時,反映了當時對祭祀禮儀的重視。
此詩為祭祀地祇的儀式樂歌,圍繞亞獻、終獻環節展開,通過描述祭祀儀式的莊重、祭品的豐盛,以及對神靈賜福的祈愿,展現了古代祭祀文化中'事神致福'的核心內涵。語言典雅凝練,結構嚴謹有序,既是南宋禮樂制度的體現,也反映了時人對土地神靈的敬畏與對國泰民安的向往。
小雨阻行舟。人在煙林古渡頭。欲挈一尊相就醉,無由。誰見橫波入鬢流。 百計不遲留。明月他時獨上樓。水盡又山山又水,溫柔。占斷江南萬斛愁。
夢里不知身是客,卻疑身是老坡仙。 羽衣道士飛將去,月在波心人在船。
瑤臺歸去鶴空還,一曲霓裳落世間。 秋雨幾番黃葉落,朝云應欠到香山。
城角巍欄見海涯,春風簾幕暖飄花。 云煙斷處滄波闊,一簇樓臺十萬家。
池上春風動白蘋,池邊清淺見金鱗。 新波已縱游魚樂,調笑江頭結網人。
清入欄干酒易醒,春風楊柳幾沙汀。 平沙抵得瀟湘闊,祗欠螺峰數點青。
月疑宮闕下銀潢,碧轉欄干萬頃光。 我是水晶宮里客,倚樓猶自羨滄浪。
當時倉座倚鴻籌,清白堪封萬戶侯。 陵谷已非家世遠,畫橋依舊水東流。
玉顏羞見錦衣侯,草木煙封雨鎖愁。 不似田文門下客,一貧一富不知羞。
五柳先生卷折腰,孤眼千載仰風標。 青衫令尹頭如雪,不厭朝昏過此橋。
沙石香叢葉葉青,卻因聲誤得蟬名。 騷人佩處唯荊渚,識者知來遍蜀城。 消得作亭滋九畹,便當入室異群英。 非逢至鑒分明說,汩沒人間過此生。
弄月吹簫過石湖,冷香搖蕩碧芙蕖。 貪尋舊日鷗邊宿,露濕船頭數軸書。
梨花風動玉闌香,春色沈沈鎖建章。 唯有落紅官不禁,盡教飛舞出宮墻。
江上筑臺遺世塵,堂上虛白見天真。 丹心許國平生事,皓道還家自在身。 水樹芬馨憐茝蕙,雪軒顏色愛松筠。 清時解紱端榮佚,不獨賢哉詠古人。
水合交層浪,峰回出翠鬟。 云隨村艇去,鷗趁洑波還。 斗酒相忘甚,寸心如此閑。 不應篷底醉,過卻釣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