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冢祠
中梁山麓漢水濱,路側有墓高嶙峋。
叢祠蓊蔚蔽野霧,榜曰博望侯之神。
當年寶幣走絕域,此日雞豚邀小民。
君不見武帝甘心事遠略,靡壞財力由斯人。
中梁山麓漢水濱,路側有墓高嶙峋。
叢祠蓊蔚蔽野霧,榜曰博望侯之神。
當年寶幣走絕域,此日雞豚邀小民。
君不見武帝甘心事遠略,靡壞財力由斯人。
在中梁山山腳下、漢水之濱,道路旁有一座高聳的墳墓。周圍的祠廟樹木茂盛,遮蔽了野外的霧氣,匾額上寫著‘博望侯之神’。當年張騫帶著財物出使極遠的地方,如今百姓用雞和豬來祭祀他。你沒看到漢武帝一心致力于開拓遠方,耗費大量財力都是因為這個人。
中梁山:山名。
嶙峋:形容山勢高聳。
叢祠:聚集的祠廟。
蓊蔚:草木茂盛的樣子。
寶幣:財物。
絕域:極遠的地方。
雞豚:雞和豬,指祭祀用的物品。
遠略:開拓遠方的謀略。
靡壞:耗費。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可能作者路過張騫冢祠,看到祠廟和百姓祭祀的場景,聯想到張騫出使西域以及漢武帝開拓遠方的歷史,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以張騫冢祠為切入點,回顧了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對漢武帝的開邊政策進行了思考。詩中既有對歷史人物的尊重,也有對過度耗費財力開邊的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對歷史事件的理性態度。
杜宇聲聲喚客愁,故園何處此登樓。落花飛絮成春夢,剩水殘山異昔游。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無跡彩云收。東皇去后韶華盡,老圃寒香別有秋。四十無聞懶慢身,放情丘壑任天真。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時名扇外塵。短策看云松寺晚,疏簾聽雨草堂春。山花水鳥皆知己,百遍相過不厭頻。
罷郡歸來二十年,采芝斸藥老林泉。斑衣亦是山中相,野服真成河上仙。馴鶴時看陪杖履,冥鴻久已破云煙。嵩峰尚有王喬在,明月應來證太玄。
白云出山去,搖曳或西東。人住白云下,安然心已空。
空山崖石上,羽鏃半留形。鳥過不敢下,苔封疑有靈。子孫傳野史,守令刻新銘。亦有南開府,忠勛繼汗青。
萬里泥金捷似飛,瀛州十日快春闈。神龍御世新皇極,逸駿乘時擁帝畿。斗北七星還踰一,潮東間氣最為奇。祥云正為人文兆,努力相期答袞衣。
俗駕真難到,滿山都是云。云中有樓觀,鸞鶴日相聞。
丁當玉佩三更雨,平帖金閨一覺云。明日薄情何處去,風流春水不知君。
以道事君,汝翼汝為。股肱左右,庶底緝熙。
吳山立馬瞰神州。左江流。右湖柳。海上潮來,搖動一天秋。如此江山無限好,忍拋卻,到于今,生客愁??统???统?。為誰愁。別杭州。戀杭州。五載浩劫一瞬過,如夢悠悠。未必升平,歌舞此生休。佳節憶君千里隔,同望月,想團圓,獨倚樓。
京國交游二十年,紅顏相對巳蒼肰。雙旌暫向西江去,孤劍還留北斗邊。林下可無真孺子,塵中應有舊梅仙。翰林羅老煩相問,著得新書第幾篇。
久視長生法,須當萬事忘。守心猿易滅,防意馬難狂。引虎居龍窟,調龍住虎房。兩般成一物,跨鶴赴蓬莊。
憑高下看碧澄澄,鏡面新磨水不興。兩道長痕三點影,誰將汁字寫青綾。
馬伏波書誰不惜,杜征南傳世何知。自從身掃鯨鯢后,湖海春風遍酒旗。
南山爽氣開秋晴,紫蜺抱天西北橫。關門令尹早聞道,周柱下史能研精。青牛腳健風雨急,彤芝作蓋云崢嶸。乾坤合放雙眼碧,河漢欲繞飆輪行。洼盈白黑萬物理,浩蕩廣莫真人情。無為始知有至治,抱一可與言長生。崆峒山前逢廣成,海上舊結安期盟。露桃神棗共春色,云際彷佛聞竽笙。江樓夜悄醉華月,文星燄屬三臺明。瑤宮銀闕望縹緲,青騾誰識芙蓉城。大江東流秋水清,梧岡日上天雞鳴。千金為壽未足貴,愿逐群仙歌太平。
香溪春老誤尋芳,只有愁云映夕陽。今日重來已如此,何須更問海生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