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州三亭 東溪亭
短彴逶迤渡,高檐夭矯沉。
波光環堵凈,日色彩梁深。
萍荇翻金鯽,蘭苕超翠禽。
主人公事簡,時此照清襟。
短彴逶迤渡,高檐夭矯沉。
波光環堵凈,日色彩梁深。
萍荇翻金鯽,蘭苕超翠禽。
主人公事簡,時此照清襟。
短橋曲折地橫跨溪上供人渡過,高高的亭檐彎曲延伸仿佛沉入水中。波光環繞著亭子,四周一片明凈,陽光照在彩梁上,光影顯得幽深。浮萍和荇菜間,金色的鯽魚翻騰游動,蘭草和葦苕中,翠鳥輕快飛過。亭主人政務清閑,時常在此映照自己清凈的心懷。
短彴(zhuó):短橋。逶迤:曲折綿延的樣子。
夭矯:屈伸自如、彎曲的樣子。
環堵:四周墻壁,這里指亭子四周。
萍荇(xìng):浮萍和荇菜,都是水生植物。
蘭苕(tiáo):蘭草和葦苕,泛指水生植物。
清襟:清凈的心懷。
此詩創作于詩人在普州時。普州當時可能社會相對安定,詩人游覽東溪亭,看到這里優美的景色和亭主人清閑的生活,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東溪亭的美景和亭主人的閑適生活。其特點是寫景細膩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力和高超的描繪能力。
并萼駢枝雙彩鳳。同醉仙杯,琮栗光如凍。談舊撚花看似夢。黃云承襪遮塵鞚。
自貢幽芳邀貴重。賦海遺鹽,輕被元輿送。姚左雌雄聊且共。果國香爭裂蘭階縫。
晝短宵未明,何朝妾覿君。
淚滴九霄雨,愁凝千古云。
鳳藏丹霄晚,鴻遵沙磧遠。
樓迥眼波窮,軸折離魂斷。
安得葛陂龍,肉骨丹九轉。
婦慧弗諳事,謂世無離索。
洋洋舊依蒲,逐逐難翳藿。
沖風遞弱羽,爛漫何鄉落。
憂端埒南山,那堪魯酒薄。
人力末如何,天公良可托。
別情荼無苦,訣語若為道。
日近長安遙,山圍煙浪繞。
星河通故都,冰雪迫凋槁。
回轅尚茫茫,延頸空矯矯。
卜歸付乾策,此策何人抱。
投曉行衢右,經旬別楚東。
侵衣梅溽雨,吹面麥秋風。
壟畝凝煙外,峰巒滴翠中。
懸知鄉井近,漸喜語音同。
城西多隙地,一塢盡裁桃。
樹暗人家少,花深酒旆高。
紅霞晴散綺,香露暖濡袍。
好向成蹊處,停驂餞濁醪。
五岳分五方,回薄凌穹蒼。
遙從太極判,秀色新如常。
中藏古仙人,玉貌無凋傷。
日月掩靈洞,云霞封石床。
黃公有高標,拔俗心飛揚。
恥隨家鶩食,思與煙鸞翔。
同天不相知,投契在短章。
青鳥昨日來,報予渡江湘。
涉歷遍九州,躋攀覽遐荒。
天游捫群峰,虹度窺石梁。
仆本餐霞人,聞之悅肝腸。
但恐陰陽移,人命如朝霜。
何不早辭家,駕鴻鞭紫凰。
四岳倘歸來,嵩丘是吾鄉。
若采三花樹,行隨白鹿傍。
衣冷裝綿憶晚蟲,
漫天白草雪霜濃。
荒林晴日行人早,
山路危橋病馬逢。
自是尋梅須蹇衛,
更誰訪戴折浮?。
寒云輕重滄江暮,
正好傳杯話醉懵。
墻頭荔子已斕斑。
山云冉冉,
江水茫茫。
正不居位,
偏不涉傍。
顯而不露,
隱而彌彰。
猿啼古木音聲急,
鶴宿枯松夢寐長。
江上茅齋碧草春
波光面面隔紅塵
閉關未厭參禪寂
謝客還嫌問字頻
傲骨生前如鐵石
孤墳歿后倚松筠
那能移得梁鴻冢
與汝空山作近鄰
芙蓉湖上月光浮,
獨坐憑欄萬象收。
茶灶筆床三尺席,
白蘋紅蓼一灘秋。
風流已散春申履,
潮信還催范蠡舟。
何似阮湘投佩客,
每拈芳草憶靈修。
瀧西兵已過瀧東,
苦是陰城不易攻。
兵法自來牽制好,
偏師不解斷南雄。
韓彭不見幾,
范張歸計早。
問我基生涯,
耕讀村居好。
百媚在城中,
千媚在中央。
但使心相念,
高城何所妨。
記得華年聲起鳳。道是金渾,玉暖花房凍。百事拋人隨去夢。駒光過隙曾誰鞚。
贏得吳霜欺鬢重。艷幟標花,兩字甘拈送。白傅白花詩思共。芳名道出千人縫。
壽星卿月照天中,
春曉樓船過永豐。
東閣襟期同汗漫,
南塘風日好從容。
鯉庭玉樹連枝秀,
鸞誥金花奕葉封。
曾共少年矜傅粉,
白頭林下各成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