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雜曲:鼓吹曲辭:上之回
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候多。
五營屯北地,萬乘出西河。
單于拜玉璽,天子按雕戈。
振旅汾川曲,秋風橫大歌。
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候多。
五營屯北地,萬乘出西河。
單于拜玉璽,天子按雕戈。
振旅汾川曲,秋風橫大歌。
回中的道路艱險難行,蕭關的烽火臺眾多。五營軍隊屯駐在北地,天子的車駕從西河出發。單于恭敬地拜受玉璽,天子手持雕花的戈。軍隊在汾水彎曲處整頓凱旋,在秋風中高唱豪邁的戰歌。
回中:古道路名,南起汧水河谷,北出蕭關,因途經回中得名。
蕭關:在今寧夏固原東南,為當時西北邊防要地。烽候:即烽火臺,用于傳遞軍情。
五營:泛指軍隊。北地:郡名,在今甘肅東北部及寧夏部分地區。
萬乘:指天子,因天子出行車駕眾多。西河:郡名,在今山西、陜西之間黃河沿岸地區。
單于:匈奴首領的稱號。玉璽:皇帝的玉印。
按:持。雕戈:雕刻花紋的戈。
振旅:整頓軍隊。汾川曲:汾水彎曲處。
此詩創作于唐朝,唐朝前期國力強盛,對外軍事活動頻繁。詩中描繪的天子出征、單于拜服等情景,反映了當時唐朝在軍事和外交上的強勢地位,詩人可能是為了歌頌國家的強大和天子的威德而創作。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天子出征、威震四方的功績。其突出特點是氣勢雄渾,展現了唐朝的強大國力和豪邁氣象。在文學史上,它是唐代鼓吹曲辭的典型代表,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精神。
相看情未足。離觴已催促。
停歌欲語眉先蹙。何期歸太速。
如今去也,無計追逐。
怎忍聽、陽關曲。
扁舟后夜灘頭宿。愁隨煙樹簇。
愁隨煙樹簇。
笳鼓旌旗改色,弓刀鎧甲增明。攢花簇隊馬蹄輕。稟聽元戎號令。
羊祐輕裘臨陣,亞夫細柳屯營。觀瞻已聳定王城。飛虎威名日振。
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
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
今日樓臺鼎鼐,明年帶礪山河。
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
連朝雨驟驅春去,瓦注盆傾。不記初春。潤柳催花忒有情。
春光解有重來日,寧耐休爭。待得秋深。聽你無聊點滴聲。
春事到清明,過了三之二。
秾李夭桃委路塵,太半成泥滓。
只有海棠花,恰似楊妃醉。
折向銅壺把燭看,且莫教渠睡。
白玉為臺金作盞。香是江梅名閬苑。年時把酒對君歌,歌不斷。杯無算。花月當樓人意滿。
翹戴一枝蟬影亂。樂事且隨人意換。西樓回首月明中,花已綻。人何遠。可惜國香天不管。
二年瀏水司征榷。小卻平戎略。
征衫指日去朝京。恰恰一江新淥、可揚舲。
詩工畫妙俱臻極。到處留真跡。
一尊莫惜暫停橈。不待離歌唱徹、已魂銷。
闌干表立蒼龍背。三面巉天翠。
東游才上小蓬萊。不見此樓煙雨、未應回。
而今指點來時路。卻是冥蒙處。
老仙鶴馭幾時歸。未必山川城郭、是耶非。
欲問東君,為誰重到江頭路。
斷橋薄暮。香透溪云渡。
細草平沙,愁入凌波步。
今何許。怨春無語。片片隨流水。
人愛新來景,龍認舊時湫。不論三伏,小住便覺凜生秋。我自醉眠其上,任是水流其下,湍激若為收。世事如斯去,不去為誰留。
本無心,隨所寓,觸虛舟。東山始末,且向靈洞與沈浮。料得神仙窟穴,爭似提封萬里,大小幾琉球。但有君才具,何用問時流。
一夜秋光先著柳。暑力平明羞失守。西風不放入簾幃,饒永晝。沈煙透。半月十朝秋定否。
指點芙蕖凝佇久。高處成蓮深處藕。百年長共月團圓,女進男,酒稱壽。一點浮云人似舊。
解纜蓼花灣。好風吹去帆。二十年、重過新灘。
洛浦凌波人去后,空夢繞、翠屏間。
飛霧濕征衫。蒼蒼煙樹寒。望星河、低處長安。
綺陌紅樓應笑我,為梅事、過江南。
花解笑,冷淡不求知。長是殿、眾芳時。鮮鮮秀頸磋圓玉,洛陽翠佩剪琉璃。向人前,迎茉莉,送荼?。
幾欲把、清香換春色。費多少、黃金酬不得。梅雨妒,麥風欺。細腰空戀當心蕊,同時猶結舊年枝。謝家娘,將遠寄,待憑誰。
無風輕燕。繚繞深深院。晝永人閑簾不卷。時聽鶯簧巧囀。
清和天氣陰陰。南風初奏薰琴。喚起午窗新夢,愁添一掬歸心。
陣鴻驚處。一網沈江渚。落葉亂風和細雨。撥棹不如歸去。
蘆花輕泛微瀾。蓬窗獨自清閑。一覺游仙好夢,任它竹冷松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