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感憤四首 其三
癡嘗泥編簡,
謂世無難為。
家國共條貫,
圣賢類我欺。
鬢彩斑斷雨,
燈影清涼飔。
吾道適自爾,
貧賤豈所期。
癡嘗泥編簡,
謂世無難為。
家國共條貫,
圣賢類我欺。
鬢彩斑斷雨,
燈影清涼飔。
吾道適自爾,
貧賤豈所期。
我曾愚癡地拘泥于古書,以為世上沒有難辦之事。家國之事本應有條理可循,圣賢的教導卻似欺騙了我。鬢發斑白如經雨亂,燈影在清涼風中搖曳。我的理想本就如此,貧窮低賤豈是我所期望?
泥:拘泥。
編簡:古代用竹簡記事,此處代指書籍。
條貫:條理、系統。
類:好像。
斑:斑白。
飔(sī):涼風。
適自爾:自然如此。
此詩為作者讀書時有感而發。或因遍歷世事,發現圣賢典籍中描繪的理想與現實家國狀況存在巨大落差,故生‘類我欺’之憤;結合‘鬢斑’‘燈影’等細節,推測創作時作者已屆中年,在現實困頓中反思讀書所得,抒發內心積郁。
全詩圍繞讀書感受展開,前半批判圣賢教導與現實脫節,后半以景寫情,突出堅守理想卻困于貧賤的矛盾,是讀書人的現實困境與精神堅守的真實寫照,情感深沉,引人共鳴。
彩云棲翡翠。聽鳳笙吹下,飛軿天際。晴霞剪輕袂。澹春姿雪態,寒梅清泚。東皇有意。旋安排、闌干十二。早不知、為雨為云,盡日建章門閉。堪比。紅綃纖素,紫燕輕盈,內家標致。游仙舊事,星斗下,夜香里。□華峰□□,紙屏橫幅,春色長供午睡。更醉乘、玉井秋風,采花弄水。
芙蓉三日醉,菡萏一秋香。白首難忘汝,相依此瘴鄉。
種竹西街幾歲馀,枝枝葉葉散扶疏。日長講罷歸來早,應有新詩節下書。
邛竹藉舊聞,靈壽資前職。復有冒霜筠,寄生桂潭側。文彩既斑爛,質性甚綢直。所以夭天真,為有乘危力。未嘗以過投,屢經蕓苗植。
錦石帶寒英,秋光澹客情。色增蓬鬢逸,香泛酒筵清。細雨看仍立,深杯坐復傾。可知三徑意,不是為逃名。
君不聞夷門老生破萬卷,白首不入明光殿。南陽屠沽提數兵,轉盼揮戈下百城。桃哀國士兩丘土,鄧霍元功千載名。清朝明主重文事,七圣臨軒親賜制。暉章坐閱董南書,鹵簿導歸燕許第。武皇末年收官軍,上意不喜談空文。江東諸兒始講武,撚箭颯沓愁胡云。宿州陳愚萬人敵,陰山射雕回霹靂。野戰才空百將壇,名家世捧降王檄。腥風西吹酒泉郡,胡沙犯月三重暈。安得突出一騎殺萬虜,生奪班超虎頭印。
雨濕棠梨水滿田,東郊農事正茫然。太平君相調元氣,歲歲長占大有年。
今日別我友,還望之故鄉。故鄉豈無歡,我友安得將。行者慘不輝,居者以彷徨。肉骨雖摎拊,既析亦相忘。惟有肝與膽,委照差可方。焉顧非日月,東西揚景光。情知諧親遘,乃在媒慨慷。雖有綢繆淚,何以寫中腸。
西漢于張手,傳家舊得名。金科惟尚恕,棘寺每持平。丹筆流馀慶,朱轓藹政聲。他年門下客,接武位秋卿。避地辭高密,僑居寓武原。放懷樂棋酒,馀力治田園。方茂三松壽,俄成萬日墦。九原簫鼓咽,難駐已招魂。
春風渾似剪,花柳一時齊。不獨藏鴉穩,兼令去鹢迷。三眠初作絮,百和欲成泥。旖旎粘輕浪,顛狂撲大堤。青絲愁綰折,紅袖惜分攜。灞岸云初起,薇垣日未西。一枝從主賜,全樹借卿棲。儤直星為柳,含香舌是雞。河陽妝面好,京兆黛眉低。莫以為郎薄,時時戀故溪。
路入香山更逶迤,子魚潭畔葦花陂。鸕鶿水闊憐雙影,鷦鴳風微戀舊枝。白嶼月明漁笛起,碧汀潮打畫船移。幽心惟許山僧會,檻外催春柳自垂。
荷花十里起香風,云白天青一鏡中。游人忽載笙歌去,無數鴛鴦起綠叢。
昔人作小說,幻出女人國。其地無丈夫,窺井自孕育。設想非不奇,陰陽苦孤獨。又或妻為綱,夫男作綱目。女君羅面首,人事正反覆。豈不快人意,所重在報復。平等良大難,故事未容續。男女相人偶,天然成眷屬。相推復相就,如輪共一軸。茫茫人世事,端在衣食足。自在不相離,公平即為福。奇跡止于斯,何用驚世俗。
卻憶禪林過雨幽,觀音殿下碧煙浮。碑文漫檢隋朝字,樹色閑看宋代秋。穿窈窕,作優游,只無人解佛因由。當時心逐長云去,直上津沽百尺樓。
此身非匏瓜,圭竇可長守。初為弦歌計,肯飲中山酒。深虞委司敗,政術空無有。故將老衡茅,敢復嘆華首。公詩金錯刀,刻畫無鹽丑。應憐五窮韓,定作三黜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