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親享明堂二十六首 降神用《誠安》。
噫神何親,惟德是輔。玉牲具陳,誠則來顧。
我開明堂,遵國之故。尚蒙居歆,以篤宗祜。
噫神何親,惟德是輔。玉牲具陳,誠則來顧。
我開明堂,遵國之故。尚蒙居歆,以篤宗祜。
啊,神靈親近誰呢?只輔佐有德行的人。玉制的祭牲都已陳列,心懷誠敬神靈就會降臨眷顧。我開啟明堂舉行祭祀,遵循國家的舊制。希望承蒙神靈安享祭品,以此增厚宗族的福佑。
噫:感嘆詞,表驚嘆。
惟德是輔:賓語前置結構,即“惟輔有德”,意為只輔佐有德行的人。
玉牲:玉制的祭牲,古代祭祀用玉模擬犧牲,象征潔凈與尊貴。
誠:誠心,此處指祭祀時的虔誠之心。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舉行大典的場所,兼具祭祀與政治功能。
故:舊制,傳統禮儀。
居歆:安享祭品,歆指神靈享用祭品的香氣。
篤:增厚、鞏固。
宗祜(hù):宗族的福佑,祜指福分。
此詩為南宋高宗紹興年間(1131-1162)皇帝親祀明堂時所用樂章。明堂祭祀是古代重要禮儀,旨在宣示正統、祈求國運。南宋初立,偏安江南,高宗親祭明堂既遵循傳統禮制,也隱含鞏固統治、凝聚人心之意,詩中“遵國之故”即強調對舊制的繼承。
全詩圍繞祭祀降神主題,以“德”為核心(“惟德是輔”),既體現儒家“以德配天”的政治理念,又通過祭祀儀式傳遞對宗族福佑的祈求。作為官方祭祀樂歌,語言莊重,結構嚴謹,是研究宋代禮制與政治文化的重要材料。
人亦有言,疇烈匪雪。疇皓匪月,侯我慈闈。烈亦時雪,皓亦時月。疇曰荼苦,其甘可啜。苦亦多年,庶幾則悅。
禽慶游五岳,仲長之邙山。鵬鴳各有適,大小安足言。委運屬壯齒,建功慚暮年。所貴能遺形,豈愿竹帛傳。
雨余無一事,雖午戶猶關。低干禽多睡,殘書蠹不閑。推窗又見日,散發且看山。閣外談生計,應須老友還。
碧峰巉崒影沉沉,盡日晴軒得半陰。仄劈嶙峋圖屋角,寂銜空翠落波心。似因臨寫窺高下,欲仰儀型想靜深。遙憶香爐腳邊寺,一巒殘照倚風吟。
槜李茫茫沒霸圖,扁舟清夢幾時蘇。可知廿載艱危日,一片春心在五湖。
磨杵可作針,初聞未之信。鑿山能至海,或者費言論。一朝反復思,重思有遺恨。今觀磨杵者,成功在分寸。不日可成針,針成美人問。世有鑿山人,移高就深浚。深者泉流海,海通舟可運。美人愛弄針,焉知起磨鈍。舟子乘活流,那聞山石峻。問之何為然,心堅工可盡。心堅無難為,志立無堅陣。心可奪天工,志可消鬼釁。自從堅我心,百度皆巽順。宇宙在我手,萬化咸我孕。涂人可為禹,匹夫可為舜。分付磨鑿人,世事無堅韌。
幽谷花寒瘦影焭,東風偏為發鮮榮。腰身楚楚孫荊玉,口齒泠泠郭語瓊。合德性醇能事姊,延年技賤愧稱兄。持裙尚恐仙乎去,更倩紅鸞綬帶縈。
雨霽路仍滑,顛危安可扶。寒深花態澹,林寂鳥聲孤。莫問春何在,相思意未蘇。芳韶隨手盡,不敢念長途。
偷得湖齋半日閑,有梅此地即孤山。瘦邊似我腰全沈,白處憐渠鬢亦潘。惟有竹君同所好,豈容蝶使戲其間。調羹莫作兒童語,老眼相看在歲寒。
黃山有溫泉,日月所流精。飲之生羽翼,飄飖如容成。文章若云浮,五色為天經。三閭變風雅,好色成仙靈。輕舉含道真,顏如蕣華榮。我持遠游章,被之雅琴聲。為君千金壽,相與娛生平。
憶昔游京國,秋風逢顧琛。試言青瑣客,誰似白云心。對面松桂氣,聽歌山水音。不知千里駕,何日訪嵇林。
苦汝臨期話別,與君挽手叮嚀。歸期誓約十馀朝,去后又經三四月,魚沉雁杳,空倚著六曲闌干。鳳只鸞孤,謾獨宿半床衾枕。欲寄花牌傳密意,奈無黃耳堪憑。待修錦字訴離情。
門外青松,枕畔濤聲,客夢夕酣。看新陽杲杲,齊煙點點,朝來觀海,日落還山。幽澗風生,寒波葉下,吹律誰溫溪谷寒。晴陰改,嘆丹崖灶冷,白袷衣單。閒眠。廢了蕓編。抬眼望親交各一天。對林深暝色,云封片石,窮探造化,懸想推遷。物候非秋,英靈笑我,忘卻煩憂且盡年。狂瀾起,不平為平也,怒吼當前。
身在圖畫中,不知身是畫。還款境中人,遙向郡樓拜。
遠山寒暮景,無事試登樓。泛渚鷗終日,書空雁迎秋。朱簾高卷□,雨渡自橫舟。望極到何許,水窮天盡頭。一帶江流接太虛,危樓特地幻荒蕪。移來瀛丈三山勝,畫出瀟湘八景圖。何處歸帆隨倦鳥,滿汀落日照晴鳧。須臾得月添佳致,萬頃寒冰浸玉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