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祐親享明堂二首 送神用《誠安》。
明明合宮,
莫尊享帝。
禮樂熙成,
精與神契。
桂尊初闌,
羽駕倏逝。
遺我嘉祥,
于顯萬世。
明明合宮,
莫尊享帝。
禮樂熙成,
精與神契。
桂尊初闌,
羽駕倏逝。
遺我嘉祥,
于顯萬世。
明亮的明堂中,最尊貴的是敬奉天帝。禮樂和諧完成,精誠與神靈契合。桂木酒器剛斟滿,神靈車駕倏然離去。留下吉祥福祉,顯揚萬代不息。
明明:明亮的樣子。合宮:即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祭祀神靈的場所。
莫尊:倒裝結構,即'尊莫',意為最尊貴的。享帝:祭祀天帝。
熙成:和諧完成。精:精誠、精神。契:契合、感應。
桂尊:用桂木制成的酒器,代指祭祀用的桂酒。闌:通'蘭',此處指斟滿;或指殘盡,結合'初'字取'初斟滿'意。
羽駕:指神靈的車駕,以羽飾為駕,形容其神圣。倏逝:迅速離去。
嘉祥:吉祥的征兆。于顯:顯揚、彰顯。
此詩為宋仁宗嘉祐年間(1056-1063)皇帝親祀明堂時所用送神樂章。明堂祭祀是古代帝王重要禮儀,用于祭祀天帝、祖先并宣明政教。此詩創作于宮廷禮儀場景,反映了宋代對祭祀制度的重視及帝王對神靈的尊崇。
全詩圍繞明堂送神儀式展開,通過描繪祭祀場景、神靈往來與祈求福祉,體現宋代郊廟祭祀文化的核心——以禮樂溝通天人,表達對神靈的敬畏與對王朝永固的祈愿,是研究宋代禮儀制度與文學的重要材料。
孤鶩行藏忍獨飛,心期比翼屢相違。江頭一渚看蘭芷,卻又清霜著羽衣。
春雨溪頭長柳圍,游仙枕上賦黃鸝。誰知醉臥古藤下,卻是浮生夢里詩。
鄉望情何極,蕨薇長故山。拂塵看劍鍔,對月問刀環。父老歌風后,園陵望氣間。登臨隨杖屨,云水意同閒。
懷山巨浪擁孤篷,極目厓門浩渺中。卷土有因惟奪港,間關無望任回風。于今星影寒漁海,自昔潮光亂玉虹。八萬貔貅何所恨,白鷴猶紀宋時忠。
過爾林居僻,云霞一徑通。形驅百年內,心賞幾人同。日晚花房合,秋深燕壘空。物華閑玩久,不覺夕陽紅。
三梁澗本絕,千仞路猶通。即此神山內,銀牖映仙宮。鏡似臨峰月,流如飲澗虹。幽桂無斜影,深松有勁風。惟當遠人望,知在白云中。
妾飛兩槳入清溪,杏子春衫一色齊。欲采芙蓉詒女伴,何人寄到苧蘿西。
結束琴書悵索居,瀧江西去欲何如。方將京雒三陳策,且向河陽一曳裾。九月水邊逢旅雁,六都沙別見嘉魚。臨邛買酒堪留醉,莫漫狂歌學接輿。
經綸收卻不論功,樓閣新成碧倚空。讀罷黃庭時策杖,還從野老賦魚蟲。
梅花庾嶺外,別是一山川。那使民無訟,須知獄有冤。心常存正直,法不尚平反。于氏緣何事,陰功到子孫。
蘇小門前萬縷垂,白家園內兩三枝。聽歌看舞人何在,惟有東風展翠眉。
花頭垂雨重,朵朵濕云邊。日照寒英少,霜含苦蕊偏。秋深惟汝在,歲晏欲誰妍。野外還遲暮,相尋及雪前。
只身瘦影嘆清秋,鬢發勻霜最白頭。幾度滄桑幾行淚,恰逢圓月獨登樓。
銀河淡淡瀉秋光,缺月梢梢掛晚涼。馬上西風吹夢斷,隔林煙火路蒼茫。
麥隴將雛馴乳雉,柳塘遺子漾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