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雜曲:鼓吹曲辭:上之回
上之回,大旗喜。
懸虹彗,撻鳳尾。
劍匣破,舞蛟龍。
蚩尤死,鼓逢逢。
天高慶雷齊墜地,地無驚煙海千里。
上之回,大旗喜。
懸虹彗,撻鳳尾。
劍匣破,舞蛟龍。
蚩尤死,鼓逢逢。
天高慶雷齊墜地,地無驚煙海千里。
皇帝出行到回中,大旗飄揚似在歡悅。旗幟如彗星高懸,似鳳尾招展。劍匣開啟,劍光似蛟龍舞動。象征叛逆的蚩尤被消滅,鼓聲咚咚作響。上天歡慶,雷聲如齊墜大地,大地平靜無煙,大海遼闊千里。
上之回:指皇帝出行到回中。回中,秦宮名,在今陜西隴縣西北。
虹彗:彗星,這里形容旗幟如彗星般高懸。
撻:抖動、招展。
劍匣破:劍從匣中抽出,形容戰斗或威嚴的場景。
蚩尤:傳說中與黃帝作戰的部落首領,這里象征叛逆者。
逢逢:形容鼓聲。
《上之回》是樂府舊題,此詩創作背景應與皇帝出行回中有關。在古代,皇帝出行是重大事件,往往象征著國家的穩定和統治的權威。詩可能創作于皇帝出行回中、國家處于相對和平穩定時期,詩人借此表達對國家和皇帝的贊頌。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皇帝出行和國家的太平。其突出特點是場面描寫宏大,語言豪放。在文學史上,它作為樂府詩,體現了樂府詩反映現實、歌頌盛世的特點,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弊居橘亦自南移,愛護栽培費歲時。前此實成酸苦甚,應由與德不相宜。
翚珩煥采,趨節風韶。陟降墄陛,奉將英瑤。辟道承薰,嬪儀揚翹。是敬是祗,德音孔昭。
輕財重義見英奇,圣主賢臣是所依。公瑾窘饑求子敬,一言才起數船歸。
燒痕慘澹帶昏鴉,數盡寒梅未見花。回雁峰南三百里,《捕蛇說》里數千家。澄江繞郭聞漁唱,怪石堆庭見吏衙。昔日愚溪何自苦,永州猶未是天涯。
千斤鐵碇系船頭,萬丈灘中得挽留。想見夜深拋擲處,驚魚錯認月沈鉤。
寒江暮泊小舟輕,白鷺棲煙叢葦鳴。寬望遠空浮湛碧,老蟾驚玉弄秋清。
桫欏樹頭月皎皎,共坐論詩天欲曉。大星飛落滄江前,小蟲啼遍墻根草。我愛高人白云姿,對客長賦白云辭。漫游群仙白銀闕,拾得碧海珊瑚枝。又載云軿下塵世,涼飆微動青霞袂。一聲鐵笛徹長霄,鸞鳳和鳴滿云際。高人讀律仍讀書,白頭在堂辭我歸。殷勤綵服壽春酒,江城八月秋暉暉。
陽關一曲灞橋春,垂綠陰中別恨新。漫折青絲千萬縷,多應絆不住行人。
鶯帶春來,鵑喚春歸,春總不知。恨楊花多事,杏花無賴,半隨殘夢,半惹晴絲。立盡碧云,寒江欲暮,怕過清明燕子時。春且住,待新雛熟了,卻問行期。問春春竟何之。看紫態紅情難語離。想芳韶猶剩,牡丹知處,也須些個,付與荼蘼。喚取娉婷,勸教春醉,不道五更花漏遲。愁一餉,笑車輪生角,早已天涯。
日枝蓄深蒼,細巷藏山麓。清溪復繞巷,彌望但高木。西尋巷欲盡,杝落窺我屋。入門勢稍邃,紙窗晝常綠。累垂柿與梨,離立松與槲。連楹作磬折,三面成五曲。閨人愛西南,臨水好送目。東軒尤蒙密,敷坐客所肅。距軒北二椽,宜以棲我仆。周遮望若隔,呼喚應頗速。跳梁便兒女,飲啖足蔬肉。旬馀困坐起,月許忘局促。丁寧促灑掃,婢媼額屢蹙。比鄰各勤潔,詎可愧彼族。雨檐報晚霽,片月如涼旭。晴燈鬧流星,繁絲壓孤竹。奔車湯忽沸,推枕聲在褥。中宵起舒嘯,夜氣漫林谷。鄉心茫欲碎,離念牽更酷。我愁婦亦嘆,身世付轉轂。中原民情敝,隱患在心腹。此邦俗亦偷,交誼聊云睦。誰能任茲事,起造斯世福。微官欲何道,一飽忍千辱。悲呻久不寢,人世寐正熟。雛雞爾誰戒,向曙強咿喔。
心跡兩無累,隨處有衡門。未聞買山巢許,此語最清真。嘗笑四門博士,送人盤谷歸隱,圭角苦嶙峋。我愛陶彭澤,離世不離群。飛云履,靈壽杖,華陽巾。偶出徜徉荒肆,太息劫灰新。坐對真人白水,閑數王朝霸代,年歷漫紛陳。蘭玉看爭秀,云構喜長春。
秋曉客迢迢,月清風楚楚。草蟲夜侵我,唧唧床下語。流年白日馳,微愿不我與。心如繅絲綸,展轉多頭緒。憑觴散煩襟,援瑟清夜拊。回感帝子心,空堂有煙雨。絲減悲不減,器新聲更古。一弦有馀哀,何況二十五。
鳳吹鸞輿向戚姬,滿朝無策定傾危。直須致得商山老,能遣君王意自移。
物不須多且賞奇,禦寒相見結庵時。江南江北徒虛語,盡信前書是不宜。
避俗常忻靜,晨興亦不妨。疏星映幽戶,寒露落芳塘。花竹輝書幌,琴尊靜草堂。不緣有幽事,自是惜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