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族兄太初再游廬山
家山豈不好,更欲訪廬君。
應意麋鹿友,其如鴻雁群。
江湖秋渺渺,道路雨紛紛。
歲晚成歸否,高山有白云。
家山豈不好,更欲訪廬君。
應意麋鹿友,其如鴻雁群。
江湖秋渺渺,道路雨紛紛。
歲晚成歸否,高山有白云。
家鄉難道不好嗎?你卻還要去拜訪廬山。你應該是想與麋鹿為友,可又怎忍心離開這鴻雁般的親族。江湖在秋日里浩渺無邊,一路上細雨紛紛。到年末你能歸來嗎?高山上有悠悠白云等你。
家山:家鄉。
廬君:廬山。
麋鹿友:與麋鹿為友,指隱居山林。
鴻雁群:比喻親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族兄太初打算再次游歷廬山,詩人可能有感于族兄對隱居生活的向往,以及與親族的分別,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族兄太初再游廬山,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既有對友人選擇的理解,又有牽掛。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送別詩的常見情感與特色。
住亦死。去亦死。未若乘船渡江水。
智明而藏,凈極而光。四大蛇非蟄,六窗猴不忙。因緣仍善應,機用更優長。覿面相逢出思議,自然隨處露堂堂。
歲晚意不適,驅車歸家園。窮巷多白草,寒門無高軒。道逢心所歡,得意相忘言。邀我舊游地,勸我彭澤尊。顧念早春節,氣候殊涼溫。三淩殺野薺,霜落寒蓬根。耿耿懷舊情,況復時既昏。芳草隨年盡,何處求王孫。
老來客氣總消磨,喜得歸閑稱耄疴。頗覺詩書深有味,已憐歲月苦無多。人生都不過如此,世事真無可奈何。回首交游零落盡,一樽對月向誰歌。
我取友兮得水芽,荷花為娘藕為爺。不聞兒聲聞水聲,短埼長溆鳴奔沙。霜欲飛,水欲歸,所思兮不忍欺,東波南蕩秋風稀。
激越聲情,都不覺、風銷雨歇。瞻遺像、清高顧視,文謨武烈。直指雕戈初出日,明光鐵甲中宵月。只黃龍、未飲玉先沈,昆吾切。身可灑,邊荒雪。心上事,匈奴滅。問中朝憶否,金甌完缺。北寺來歟一塊肉,東窗碧了三年血。嘆古來、志士幾成功,多聞闕。
地僻堪乘興,幽居足解嘲。驟看芳樹合,漸喜綠陰交。素壁明珠綴,青林暗鵲巢。此生隨意適,吾道豈如匏。
古廟東西辟廣場,雪消齊露粉紅墻。風光谷雨尤奇麗,蘋果花開雀舌香。
亭亭山上松,挺挺凌云標。涓涓山下泉,混混東歸流。根源夙有托,高遠群無儔。洵美山中人,寓跡山之幽。栽培與盈進,比則事藏修。朝登玄鶴岑,夕汲青蘋洲。巢居漱芳潤,亦足忘吾憂。
屏跡亂山中,觀身槁木同。桑麻安舊業,薪水付村童。不散嬰兒樸,常存太古風。一錢無用處,那復計囊空。飯熟起開缽,困來徐倒床。無狂安取圣,有短始知長。養道褐懷玉,露才錐出囊。聊須喚兒稚,細細話耕桑。
便篘新酒釣新魚,況是林塘雨過初。為掃松陰苔蘚石,醉來容我臥看書。
鉅海環山寺,叢筠護石提。混涵天上下,升墜日東西。到恨浮槎晚,歸疑去路迷。萍蹤久漂泊,愧爾定僧棲。
返照臨高閣,寒煙澹澹分。空城何所有,一半是匡君。
新豐重憶舊繁華,草閣荊扉路徑斜。雞犬昔能知宅舍,田畬今復遍桑麻。沽來卻似宜城酒,看去難逢茂苑花。祇有當年豪俠在,市歌猶自賽琵琶。
故國亡來身已非,千年猶訴不如歸。參天古木魂迷路,誰與黎侯賦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