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留別天逸
一閑五千日,功德高于山。如何天不借,驅向金革間。
妖血醒人饑,馬足愁險艱。今宵觴詠處,已帶風雪顏。
皇穹未厭亂,肯放兩腳閑。東海邈山河,廬峰定天關。
即往不可留,我去何當還。后夜夢君時,哀笳鬢成班。
一閑五千日,功德高于山。如何天不借,驅向金革間。
妖血醒人饑,馬足愁險艱。今宵觴詠處,已帶風雪顏。
皇穹未厭亂,肯放兩腳閑。東海邈山河,廬峰定天關。
即往不可留,我去何當還。后夜夢君時,哀笳鬢成班。
我閑散了五千日,積累的功德高過了山。為何上天不憐惜,把我驅趕到戰爭中。敵人的血勾起人的饑餓,馬蹄也發愁路途艱險。今晚飲酒賦詩的地方,已帶著風雪的寒意。上天還沒有厭倦戰亂,怎肯讓我雙腳清閑。東海與山河相隔遙遠,廬山之峰如天關般難以逾越。過去的時光留不住,我這一去何時能回還。以后夜里夢到你時,哀傷的胡笳聲中我鬢發已斑白。
五千日:形容閑散時間之久。
金革:指戰爭,金為兵器,革為甲胄。
皇穹:指上天。
邈:遙遠。
廬峰:廬山之峰。
班:通“斑”,斑白。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知當時處于戰亂時期,詩人原本過著閑散生活,卻被驅趕上戰場。詩人可能因戰爭的動蕩和未知的前途而心生憂慮和哀傷。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從軍時的無奈與不舍。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比和借景抒情等手法增強感染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戰亂時期普通人對戰爭的態度和情感。
長江十里渺連空,逆水那堪更逆風。定是江神憐遠去,欲吹船轉浙江東。
十載紅塵始一經,偶同詞客賦青萍。長堤水落蒼龍影,斷葦風牽白鷺汀。苑內樓臺含太液,望中波浪恍宮亭。誰言天漢人難到,亦自乘槎有客星。
至理無言絕淺深,塵塵剎剎不相侵。如云教外傳真的,卻是瞿曇有兩心。未必瞿曇有兩心,莫將此意攪儒林。欲知陋巷憂時樂,只向韋編絕處尋。
未把并州作故鄉,送君重與賦河梁。吳宮蟋蟀方啼月,越國芙蓉未著霜。賓從琴樽忘逆旅,弟兄漁獵憶鄰莊。還家且說西堂夢,細擘黃柑薦酒嘗。
白菊好開遲。冷蝶空迷。沾風惹露也隨時。何事深藏偏在后,天性難移。陶令最憐伊。同病相醫。寒枝瘦葉更栽培。直待群芳零落后,獨殿東籬。
貳館東風憶昔年,笙歌如沸酒如泉。麒麟錦帳銷銀燭,孔雀云屏列玳筵。井塌銅瓶渾臥雨,香闌瓊佩已迷煙。傷心孤冢楓林外,寒食殘花墮紙錢。
繁氣日乘除,二儀何寥廓。往世既莫追,來茲渺難度。我聞古哲人,前知如炤灼。于漢頌京焦,于晉稱管郭。史冊傳其語,而今不可作。偉哉宋先生,名理淵以博。足跡半中原,神姿方矍鑠。大者談廢興,小之驗風角。冥搜析糾紛,大義恣揮霍。先幾告徵符,已事悉如酢。渺余謀面晚,向往神先躍。道韶聞動定,抵虔云已邈。不后復不先,相違惟一昔。緬憶淩江道,六日臥高閣。何哉阨良晤,此病洵云瘧。讎逆聚秦隴,匈奴躡河朔。庶幾聞緒論,于以起文弱。草莽但杞愚,至人猶屈蠖。何時覯遐蹤,高談叩冥漠。
休把詩來只管催,也曾對菊賦歸來。閑云自笑出山去,未雨如何便得回。
古愁今恨三元里。旌旗還飐秋風里。風里不聞香?;ㄩ_新戰場。朝來看亂蕊。心與云山碎。此際好男兒。休慚雙淚垂。
山客下山何太頻,荒城十里半荊榛。青燐熠熠螢依草,白眼當當虎伺人。老畏交馳思緩步,行隨孤影識全身。夜深誰是同歸者,大地茫茫月一輪。
幾年高興擬登臺,此日肩輿偶上來。畫里水曾誇震澤,望中山欲問蓬萊。風神似與仙靈遇,蹤跡從教野老猜。日暮不須催返棹,東方明月正徘徊。
山霽行尤喜,雖泥亦自前。不知吟思苦,忽到斷橋邊。
未夕見新月,微微如白云。牛羊數峰落,煙火一林曛。樵女歌聲合,漁人艇影分。不知花近遠,溪口即香聞。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借車者馳之。借衣者被之。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羨爾方云臥,衡茅且避喧。蓬猶張氏徑,帷自董生園。共惜飛騰晚,長懷笑語溫。不言桃與李,應自見環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