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一日偕善之無逸游南山桃園分韻得源字
白云起南山,隨我度溪園。
園丁荷鋤去,季女出應門。
汲泉供香茗,掃石開清樽。
人靜禽聲樂,春深花事繁。
蛾眉映修竹,掩袂嬌欲言。
吾親白云外,未敢訪桃源。
白云起南山,隨我度溪園。
園丁荷鋤去,季女出應門。
汲泉供香茗,掃石開清樽。
人靜禽聲樂,春深花事繁。
蛾眉映修竹,掩袂嬌欲言。
吾親白云外,未敢訪桃源。
白云從南山涌起,伴隨我渡過溪邊的園子。園丁扛著鋤頭離去,少女出來應門。她打來泉水煮上香茶,清掃石面擺開美酒。人靜處禽鳥歌聲悅耳,暮春時節繁花似錦。美人的身影映襯著修長的竹子,用衣袖掩面嬌俏地似有話要說。我的雙親遠在白云之外,我不敢去尋訪桃源。
偕:偕同,和……一起。
善之、無逸:可能是作者友人。
季女:少女。
應門:應聲開門。
香茗:香茶。
清樽:清酒。
蛾眉:指代美人。
掩袂:用衣袖掩面。
桃源:桃花源,此處代指隱居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作者在一個春日與友人同游南山桃園。當時社會可能相對安定,作者在游玩中既有對美景的欣賞,又因思念雙親而有所牽掛。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春日游南山桃園的經歷,表達對美景的喜愛與對雙親的牽掛。其特點是景中含情,畫面感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情感世界。
長嘯下云根,振響云生舄。
一泓何澄瑩,洼然貯山脈。
豈有靈蛇蟠,亦非蛟人宅。
脫手牟尼珠,累累浸寒碧。
空中幻泡影,俯仰思往跡。
無乃謫仙人,欬唾留精液。
為我濯塵纓,流連日將夕。
千騎秦原畫角催,巡邊西過祀雞臺。
馬頭山色褒斜盡,雁外秋聲漢沔來。
偶作歌行新壁壘,有如號令肅風雷。
金牛古道尤奇險,重鎮回翔待此才。
小邑連滄海,耕桑有萬家。
鹿疃齊麥秀,龍尾護堤沙。
要害分秦郡,神功控禹槎。
覽圖思黑子,建革感星華。
卯歲離鄉歷丙辰,無端歸計只逡巡。長安亦有江門月,今夜清光冷照人。
好懷對客醉佳辰,頻教家兒數酒巡。欲去且看花上月,秋光深處易留人。
白玉欄干,綠楊庭院,果然幾凈窗明。珠簾高卷,花雨散紅英。下上雙飛燕子,東風里、巧轉輕迎。連環冷、紅珠斗帳,春睡惜娉婷。
夢中多少路。山長水遠,渺渺魂驚。怕情深易感,又惹離情。總有青鸞消息,書不盡、枉自丁寧。終難遇,霓旌翠蓋,空許愿三生。
膏肓二豎能為害,腸胃三蟲不姓彭。安得此身無一事,林間耳目也清明。
但見虛空昏又曉,也知身世老還衰。須乘般若超三界,有底窮通比四時。
相對西山雪,離筵酒意濃。
幾陪趨紫闕,今獨泛青龍。
已副留恂愿,還追字鄭蹤。
鳳凰明月夜,應亦念疏庸。
爐無獸炭坐無氈,
三個柴頭只自然。
家丑莫教輕放出,
定應炙地與熏天。
膠寒竹箭猶揚越,笛散梅花已漢關。
小月陣前云出海,骨都營外火連山。
江邊玉帳樓船度,馬上金錢御府頒。
百尺朝臺兩銅柱,漢家何日拓南蠻。
孤枕畔,愁絕一燈青。憶不分明疑是夢,又疑夢沒此分明。多恐是前生。
驚春去,春已喚難回。才有月時拋淚別,更無人處繞花來。寸意那禁灰。
九霄風靜夜沉沉,
仙籟虛徐度玉音。
好是太真歌未闋,
飛煙遙上郁華林。
白露。白露。結作清霜彫樹。
樹頭愁殺烏棲。隔個窗兒亂啼。
啼亂。啼亂。驚醒羅帷夢斷。
本是經霜劫后身,
秋容零落老風塵。
自憐傲骨成奇癖,
也被東皇雨露仁。
層巒飛閣勢重重,十里遙聞薄暮鐘。
榜鶴巢邊攀古木,向云升處上高峰。
光浮溪水天心月,響作濤聲澗底松。
洞府相傳多勝跡,待隨僧去訪仙蹤。
江望入秦赭,暝被酒烘開。白衣為我送至,山甕累崔巍。歲歲登高頌酒,今歲天官改歷,定誤酒星來。仙謫本非謫,起舞叱氛埃。
長鯨吸,螟蜾侍,海為杯。樓捶更事洲踢,翻手上蓬萊,那便開軒就菊,但道懸香有桂,節換竟登臺。
入甕汝休矣,歌哭兩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