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山中
東鄰拔蒲根,南鄰燒艾葉。
艾葉出青煙,蒲根香勝雪。
乾坤生燐火,陰碧期月光。
煙隨艾葉散,進此菖蒲觴。
蒲觴益齒髪,齒白髪如漆。
余飲不盡器,置之五七日。
五日化為丹,七日化為碧。
一服一千年,令人生羽翼。
東鄰拔蒲根,南鄰燒艾葉。
艾葉出青煙,蒲根香勝雪。
乾坤生燐火,陰碧期月光。
煙隨艾葉散,進此菖蒲觴。
蒲觴益齒髪,齒白髪如漆。
余飲不盡器,置之五七日。
五日化為丹,七日化為碧。
一服一千年,令人生羽翼。
東邊鄰居在拔蒲根,南邊鄰居在燒艾葉。艾葉燃燒冒出青煙,蒲根的香氣比雪還清幽。天地間似有磷火閃爍,暗綠的夜色期待著月光。煙霧隨著艾葉燃燒飄散,我端起這菖蒲酒來飲用。菖蒲酒有益牙齒和頭發,能讓人牙齒潔白、頭發烏黑如漆。我沒喝完這一杯酒,把它放置了五到七天。五天后酒變成了紅色,七天后變成了綠色。喝下一服能延年千年,能讓人長出羽翼升仙。
拔蒲根:拔取菖蒲的根,菖蒲在端午節有驅邪等寓意。
燐火:磷化氫燃燒時的火焰,民間稱鬼火。
陰碧:指暗綠的夜色。
蒲觴:菖蒲酒。
益齒髪:對牙齒和頭發有好處。
不盡器:沒喝完一杯。
丹:紅色。
碧:綠色。
生羽翼:比喻升仙。
這首詩可能創作于端午節期間。在古代,端午節有插菖蒲、懸艾葉、飲菖蒲酒等習俗,人們認為這些活動能驅邪避災、延年益壽。詩人身處山中,看到鄰里進行端午傳統活動,由此產生聯想,寫下此詩,表達對節日習俗的認知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圍繞端午節習俗和菖蒲酒的神奇功效,突出特點是將現實場景與奇幻想象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具重大影響,但反映了古代民間節日文化和人們對長生的追求。
桃花馬 問劉郎驥控亭槐,覺紅雨瀟瀟,亂落蒼苔。溪上籠歸,橋邊洗罷,洞口牽來。 搖玉轡春風滿街,摘金鞍流水天臺。錦繡毛胎,嘶過玄都,千樹齊開。
振錫來京輦,薰蘭近賜衣。 種蓮曾結社,指柏迥投機。 舊寺千巖隔,歸艎片席飛。 禪心天海外,永夕望臺輝。
白頭灶戶低草房,六月煎鹽烈火旁。 走出門前炎日里,偷閑一刻是乘涼。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闌紅芍藥,已抽簪。雨馀風軟碎鳴禽。遲遲日,猶帶一分陰。 往事莫沉吟。身閑時序好,且登臨。舊游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
綠陰和水草和煙,今夕明朝頓爽然。 才到楝花飄暮雨,已看榕葉似秋天。 乍添吟鬢剛三月,暗減閨心又一年。 不信古人癡似我,曉鐘欲盡轉難眠。
苦說傷春還餞春,夜深啼鳥對沾巾。 綠陰村酒城南肆,同是尊前白發人。
陰雨霏霏濕酒卮,滿堂紅燭對彈棋。 主人先醉非無意,愁見更闌客散時。
石門酒薄客愁寬,誰念霜溪曉被寒。 偶見鄰舟說紅葉,五更疏雨夢長干。
曉驚枕上賣花聲,宿酒掀騰尚未寧。 但起改詩臨硯坐,不能著屐向街行。 河魚正美因思膾,好友誰來共解酲。 梅柳韶光真可愛,莫辜鐘鼓報新晴。
聞說幽蹊靜者多,石門景物近如何。 春茶雨后猿狙摘,晚食風前鳥雀過。 楚客斷筇留澗石,吳僧破笠掛巖阿。 遠公已去憨公往,惆悵生臺長薛蘿。
閑居同會在三春,大抵愚年最出群。霜鬢不嫌杯酒興, 白頭仍愛玉爐熏。裴回玩柳心猶健,老大看花意卻勤。 鑿落滿斟判酩酊,香囊高掛任氤氳。搜神得句題紅葉, 望景長吟對白云。今日交情何不替,齊年同事圣明君。
畫船橫絕湖波練。更上雕鞍窮翠巘。霜橘半垂黃。征衣盡日香。 鐘聲云外聽。金界青松映。何處是華山。峰巒杳靄間。
江南仲冬天,紫蔗節如鞭。海將鹽作雪,出用火耕田。
月上疏簾,風射小窗,孤館岑寂。一杯強洗愁懷,萬里堪嗟行客。亂山無數,晚秋云物蒼然,何如輕抹淮山碧。喜氣拂征衣,作眉間黃色。 役役。馬頭塵暗斜陽,隴首路回飛翼。夢里姑蘇城外,錢塘江北。故人應念我,負吹帽佳時,同把金英摘。歸路且加鞭,看梅花消息。
湖海襟期,煙霞氣宇,天下星郎。有靈方時后,年年卻老,神鋒耳底,夜夜騰光。萬卷蟠胸,千鐘蘸甲,袞袞詞源三峽滂。功成處,見須彌日月,河岳星霜。 興來引筆千行??磁e世何人是智囊。任縱橫萬變,難瞞道眼,優游自樂,不識愁腸。鬧市業中,密林靜處,鼻觀常聞三界香。天書到,聽笙簫競奏,幢蓋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