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王大令保母帖
大令書法美少年,玉函金籥隨飛煙。
累累一百又五字,豈意近出黃??磚。
字奇文古兩超絕,保母從茲傾眾帖。
誰將瓦合嘲玉碎,一片孤衷本相接。
快劍橫斫鐵山摧,戲龍猛蹴銀河欹。
方庭無月天地黑,仰視別有星離離。
浪言貞石志千載,不及永和漥硯在。
白石已仙千里死,千百人中幾人愛。
蘭亭信美如捕風,貴耳賤目人響從。
三日嘔血饑搥胸,葉公畫龍懼真龍。
大令書法美少年,玉函金籥隨飛煙。
累累一百又五字,豈意近出黃??磚。
字奇文古兩超絕,保母從茲傾眾帖。
誰將瓦合嘲玉碎,一片孤衷本相接。
快劍橫斫鐵山摧,戲龍猛蹴銀河欹。
方庭無月天地黑,仰視別有星離離。
浪言貞石志千載,不及永和漥硯在。
白石已仙千里死,千百人中幾人愛。
蘭亭信美如捕風,貴耳賤目人響從。
三日嘔血饑搥胸,葉公畫龍懼真龍。
王大令書法出眾宛如美少年,其珍貴書帖如藏于玉函金鑰中,如今已隨飛煙消逝。這一百零五個字,沒想到近日從黃??磚中出現。字奇文古,兩者都超凡絕倫,保母帖從此讓眾多字帖失色。誰用瓦合之見嘲笑玉碎般的珍品,其實內心本是相通的。它如快劍橫砍,能讓鐵山崩塌;似戲龍猛踢,使銀河傾斜。方庭無月,天地漆黑,抬頭卻見另有星辰閃爍。空說貞石能記載千年之事,不如永和年間的洼硯留存。白石已仙逝,千里馬死去,千百人中又有幾人懂得喜愛。蘭亭集序誠然美好卻如捕風,人們往往輕信傳聞,盲目跟從。有人為它三日嘔血,饑餓時捶胸,就像葉公畫龍卻害怕真龍一樣。
大令:指王獻之,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第七子。
玉函金籥(yuè):珍貴的書箱和鎖鑰,比喻珍貴的書帖。
黃??(fén)磚:指發現《保母帖》的磚。
瓦合:比喻無價值的事物。玉碎:比喻珍貴的事物。
貞石:碑石。
永和:東晉穆帝年號。
洼硯:凹陷的硯臺。
白石:可能指與書法相關的人。
蘭亭:指《蘭亭集序》。
貴耳賤目:輕信傳聞,不重視實際。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保母帖》的出現引起了書法界的關注和討論,有人對其價值存在不同看法。詩人可能有感于世人對書法珍品的認識差異,以及盲目跟從的風氣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王獻之《保母帖》的藝術價值,批判世人不辨珍品、盲目跟從的現象。其特點是意象豐富、語言豪放、諷刺辛辣。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書法鑒賞和文化風氣,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價值。
手自除荒手自鋤,蔥針已插壅薤本。朝蕓夕灌豈不勤,比食剪苗閑且穩。
散發眠云坐石時,款扉惟有一閒師。橘中光景渾三島,蠅館寒暄小二儀。真率慣登班草席,龍鐘猶縱捲荷卮。朱顏莫謾誇明艷,烏兔無端似角馳。
長安在何許,疑是青天上。矯首溯西風,溪云斷人望。長安在何許,疑在白日下。徘徊天一隅,華月生新夜。
帝鄉五載亂離中,億萬蒼生陷犬戎。二圣遠征沙漠北,六龍遙渡浙江東。斬奸盍請朱云劍,射虜宜貫李廣弓。借問秦庭誰慟哭,草茅無路獻孤忠。
人世有生滅,江山無古今。千巖猶秀色,五月始登臨。自到流觴處,因生風燭心。吾游亦陳跡,回首動悲吟。
了無酬對意,客至總難親。自與君相別,衡門久絕塵。片帆張半夜,一水浣千春。而我懷滄海,翔鷗不肯馴。
人生難控摶,古謂七十稀。壽夭雖小異,要亦同所歸。君看銜山日,耿耿有馀暉。投床方息偃,晨起復求衣。萬家同一役,負水關門扉。智叟與愚公,畢竟孰是非。
隋堤吳苑鎖春光,淡抹輕籠萬綠楊。朝暮晴陰從變幻,眼眉顰笑暗相將。鶯梭忙織綃紋薄,燕剪平分匹練長。不辨離亭曾折處,遙連芳草斷柔腸。
燕山迢遞盧龍塞,蜀道艱難白帝城。總為寒衣添旅思,聲聲搗出別離情。
天涯孤客。夢繞松楸側。試展畫圖教看,點點是、淚痕碧。傷心寧有極。城郭今非昔。我欲呼天來問,忠孝字,幾人識。
獨有庾關早,從來不識春。誰言云外影,堪寄隴頭人。逸士多相見,孤僧少所親。落花時又到,珍重百年身。
家住東風花柳邊,客來試茗學談禪。有時病酒關門睡,夢到維摩丈室前。
一瞑纖塵不掛胸,惟哀耋母暮途窮。仁人錫類能無意,今古由來孝治同。
泰伯祠邊舊圃開,半栽蔬果半池臺。閑門不放紅塵入,門里清流自在來。
滿山新葉綠初肥,三月群鶯正亂飛。花片總粘游子屐,藤梢偏罥美人衣。球場試馬盤三匝,毯席呼盧坐一圍。莫為酒酣嫌耳熱,垂楊低路逆風歸。